大通学堂和徐锡麟故居

大通学堂和徐锡麟故居

共 1866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36

历史沿革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12月,徐锡麟出生于徐锡麟故居。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光复会领导成员徐锡麟、陶成章为联络、训练各地会党,培养军事干部而创立大通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起义失败被大通学堂查封。
辛亥革命胜利后,在大通学堂创办了大通女子工艺学校,后停办。
民国十五年(1926年),绍兴“徐社”社员为纪念徐锡麟烈士,在旧址创办锡麟小学。后又改建为县立绍兴中学、绍兴一中分部、一中校办厂及绍兴日报社印刷车间。
1980年起,文物部门对大通学堂作了几次大规模整修并布置陈列对外开放。

建筑格局

大通学堂及徐锡麟故居由大通学堂和徐锡麟故居组成。大通学堂分三条纵向轴线布置,占地面积5020平方米,建筑面积1645平方米,西侧为操场,中轴为五开间三进,即门厅、礼堂、“徐社”。东西两轴分别是学堂教室和办公室,其中东轴四进、西轴为五进,整体保存完整。徐锡麟故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575平方米,建筑三开间三进,由门屋、大厅、座楼和藏书楼、桐映书屋等组成,是一处典型的江南清代民居。

主要建筑

大通学堂

大通学堂坐北朝南,粉墙黛瓦,平房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4806平方米,建筑面积1868平方米,按东、中、西三轴线布局。中轴线建筑三进,第一进门厅,通面阔五间18.4米,通进深7.06米,均为穿斗式梁架。明间影门上悬赵朴初所题“大通学堂”匾。第二进礼堂,通面阔三间11.8米,通进深9.64米,前檐接五架抬梁式抱厦,前后设月梁船篷轩廊,明间梁架为五架拍梁带前后单步梁,次间为穿斗式。礼堂系当年大通学堂师生集公之处。第三进“徐社”,通面阔五间18.4米,通进深7.22米,明间梁架为五架拾梁带前后单步梁,次间、梢向为穿斗式。“徐社”前为长方形水池,条石砌岸,周用车木栏杆护围。三进之间有长廊贯通,通长47.32米、宽1.57米。东轴建筑四进,第一进为穿斗式梁架,西次间、梢间分别为秋瑾办公室(被捕处)和会议室:第二、三、四进为五开间教室,均为穿斗式梁架。西轴建筑五进,布局、平面与东轴建筑对称,原为学生宿舍。西轴建筑西侧有学堂操场。
大通学堂

徐锡麟故居

徐锡麟故居是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家徐锡麟诞生地。由徐锡麟祖父桐轩公从一朱姓人家购得,后逐步改造扩建而成,是一处典型的江南清代民居建筑。
徐锡麟故居坐北朝南,粉墙黛瓦,砖木结构,古地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0平方米。平面布局三进,由门斗、大厅、坐楼、做书楼和桐映书屋等组成。第一进门斗,三开间平屋,通面阔12.8米、通进深4.45米,明间、次间均为穿斗式梁架,明间辟石库门,门屋与大厅之间天井两侧有檐廊连接。第二进大厅,又称一经堂,三开间平屋,通面阔12.8米,通进深10米,前槽设船篷轩,后槽设单步梁,明间用五架抬梁,次间为穿斗直梁式构造,是徐锡麟生前常与革命志士会谈的地方。第三进五开间,通面阔20.4米,通进深9米,均为穿斗直梁式构架,东边三间与大厅、门斗位于同一轴线,楼前两侧各有厢房一列。楼上东首三间分别为徐锡麟卧室、婚房和起居间;楼下明间为香火堂,后墙辟石库门,为徐家沿河后门,设踏道船埠;东次间为客房,西次间是其母严氏卧室(后改为妻王振汉卧室)。各间均为穿斗式梁架,两侧厢房为两开间楼房,通面阔7.6米,通进深4.15米,楼上为藏书楼,有过廊与第三进西二间坐楼相连;楼下,“桐映书屋”为徐氏家熟,徐锡麟童年时就读于此。故居西侧设一小园。
徐锡麟故居

历史文化

保护措施

1963年,大通学堂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大通学堂和徐锡麟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