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华严寺塔
长安华严寺塔
共 1500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09:56
历史沿革
华严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为樊川八大寺院之一,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发祥地。寺内曾有东阁法堂、会圣院、澄襟院及真如塔等建筑。华严寺,历宋、金、元、明而渐趋荒落。
唐贞观十五年(642年),建杜顺墓塔。
唐会昌二年(842年),唐武宗颁布敕令,推行一系列“灭佛”政策,史称“会昌禁佛”。
唐会昌二年(842年)到会昌六年(846年),没收寺产,责令僧尼还俗,毁破寺院无数,帝都长安左街留慈恩寺和荐福寺,右街留西明寺和庄严寺。华严寺亦在打击之列,损毁严重。唐宣宗李忱即位后,大兴佛法,华严寺又得重兴。
元至元九年(1272年),重建清凉国师塔。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1月23日午夜,发生了八级“关中大地震”,塔崩桥毁,建筑倾颓,使唐宋时期的地面古建筑几乎损毁殆尽,幸存者若凤毛麟角。据《陕西通志》记载,华严寺内主体建筑在这次地震中俱遭灭顶之灾,只有唐代杜顺大师舍塔和清凉国师塔得以幸存。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雍正皇帝下诏加封四祖澄观大师为“妙正真乘禅师”,此圣旨碑现在澄观大师塔前。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少陵原崩塌,寺殿尽毁,仅存砖塔2座。东侧为杜顺禅师灵塔,西侧为清凉国师灵塔。两塔立于原畔,常年受滑坡之扰,塔身有不同程度的倾斜。
民国十九年(1930年),陕西大旱,民国政府遣朱子桥先生来陕赈灾,在瞻礼华严寺塔时,见到元代重修碑内有“修塔即降甘露”字句,便于塔前发愿“重修两塔祝愿普雨”。不日,即天降大雨,朱子桥遂与佛教界人士动工修塔。此次修缮,重修两塔,建殿三间,并在初祖杜顺、四祖澄观塔下小堂内分别石刻两祖遗影。
1958年,大炼钢铁开始后,碑石用去炼钢,殿堂、僧房被占用,古树全被砍伐。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期间,砸毁佛像,僧人被赶,殿堂被拆。
1976年,寺院仅存杜顺大师和澄观大师舍利塔及少数碑石。
1986~1988年,清凉国师灵塔迁建于原址东侧距杜顺禅师塔约20米处。
2006年,华严寺塔进行局部整修。
2009年,华严寺重建工作正式启动,重建工程预计10年左右完成。
建筑格局
长安华严寺建成后,无高大毁堂建筑,而是凿原为窟,以安置佛像及僧众居住,从塔的记载说明曾有初祖杜顺、二祖智、三祖贤首、四祖清凉禅师塔。长安华严寺,清乾降年间所在地少陵原原闻崩寺毁,唯留二塔。一为华严初祖杜顺禅师塔,一为华严四祖清凉国师塔。
长安华严寺塔
主要建筑
文物遗存
清凉国师塔迁移过程中,在塔基须弥座内发现石函,内有淡黄色玉瓶一件,内装五色含利子、同时,还在塔身第二至四层内发现清初佛经、千佛像及鎏金铜像等文物。地下两层,高约6米,雕刻精美,风格通异。
清凉国师塔前有“重修华严四祖清凉国师塔记”碑,记述了清凉国师生平事迹,碑文由近代宋伯鲁、宋联奎楷书。原有唐大中五年(851年)杜顺撰文、董景仁草书的《杜顺禅师碑记》,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历史文化
保护措施
1956年,严寺塔双塔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长安华严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