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许衡墓,始建于元十八年(1281年)。
文革中,许衡墓遭破坏。1987年,重新修复许衡墓。
遗址特点
许衡墓存有墓冢、享堂、墓园等建筑。原茔域占地近20万平方米。墓冢呈圆形,坐北朝南,封土直径约16米,高约9米,周边青石砌筑。墓前竖立“元儒许文正公之墓”古碑一通,此碑下深埋元代《茔域之图》碑,上建仿古碑楼。墓碑之前为神道,两侧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羊。墓园内南侧为享堂,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南北檐下分别分别悬挂“朱子后一人”“道接程朱”匾额。享堂内有许衡汉白玉塑像一尊。释奠堂向南,有高大的碑楼两座,里边都有龟负蟠龙头的石碑,前为乾隆御祭碑,后为欧阳元撰文的神道碑。墓园的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两侧各有掖门。此外,许衡墓还包括了“许通墓”“许衎墓”等附属文物。
文物遗存
许衡墓前竖立“元儒许文正公之墓”古碑一通,此碑下深埋元代《茔域之图》碑。神道两侧有石人四尊、石马一对、石虎一个、石羊一对。石人文东武西,手持笏板和兵器,系元代遗物。此外尚存元代“许衡神道碑”等残块。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许衡汉白玉塑像
许衡(1209~1281年),字仲平,号鲁斋,元河内李封村人,元代政治家、理学家,任过京兆提学、太子太保、国子祭酒、中书左丞、集贤大学士等官职。他热心传播程朱理学,是元代儒学代表人物;与郭守敬等人编写《授时历》一书,比现在世上通用的格里高历历早三百多年。
相关记载
据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许文正公遗书》“茔堂图”“茔堂图说”记载,敕赐茔是许文正公及其子、孙、裔孙的墓地。主墓有六个层次,最前边是敕建三门牌坊,第二层是御祭碑,第三层是神道碑,第四层是释典堂,第五层是许文正公墓,第六层为元明清各个时代围绕许文正公墓所葬的裔孙墓地。“茔堂图说”记载,“元至元十八年世祖赐公墓田一百三十亩,又敕建牌坊一座,享堂三间,坐落河内县东北李封村之东南隅。至元(后)元年元顺帝又赐神道碑树墓前。附葬者公之子居左,公之孙居右,昭穆相承,世世为序。国朝乾隆庚午,我皇上輦輿幸怀,遣官致祭所,公裔孙等恭捧圣语,寿诸贞珉永誌,天恩汪洋无际云”。
研究价值
许衡墓历经元、明、清、民国,多次修葺,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元代高级官僚贵族墓地。这些墓葬自北向南昭穆排列,相随有序,对研究当时墓葬制度、埋葬风俗等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许衡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许衡墓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许衡街道新李封村村南200米处。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人民许衡墓,位于许衡街道新李封村村南200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