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学生讲述的代码辛酸史

共 2789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10-08 18:50

关注、星标公众号,直达精彩内容

源 | 网络素材


在啃掉一本本计算机经典书籍和写下大量代码以后。


疫情原因回不去学校,作为一个马上毕业,即将入职腾讯的大四生,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历程吧。

本人在大学之前从未接触过编程,最开始的编程学习还是在高考完后,从书店买了本C Primer Plus,然后暑假开始啃,前前后后也就看了几十页。

大一上的时候,来到了华中师范大学,还没有转专业到计算机,一直在自学C语言和看一些计算机入门书籍(编码、计算机科学概论)。

当时也很迷茫,不知道以后道路如何,所以也学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前端 python啥的),所幸的是,当时坚持把C Primer Plus结结实实地精读了一遍,而且几乎练习题都做了,算是比较好的开端。

大一下,转专业到计算机了,开始自学数据结构,算法和C++,部分看完了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并且把书上的数据结构实现了一遍,记得当时五月份给自己的flag是看完C++ Primer,然后每天上课看,晚饭吃完后也跑去七号楼刷书,最后囫囵吞枣似的看完了大部分。

大一暑假,txr大佬给我说他面试通过了华科的联创团队Unique Studio,而且给我说他们团队都特别厉害,有些人在军训的时候就把C++ Primer给蹲着看完了,当时十分钦佩,幻想也能够进入贵团队。

于是打算在大二上的时候,去报名他们的秋招。所以,那个暑假在学校自学,呆了五十多天。最初,拿起一本APUE,看了一章后感觉看不懂又放下了。

然后,又拿起一本红色封面的算法第四版,这本书看完了,并且用C++把上面的算法都实现了一遍。另外,听知乎大佬说CSAPP是必看的神书,当时也懵懵懂懂地看了前面三章,做了lab。

为了学习 linux,还看了一本叫 linux 命令行大全的书。武汉的夏天很热,只能寂寞待在宿舍的我,打开了 LeetCode 的世界,写了一百多道题。

大二上,十月,忐忑迎来了联创的面试,前面两轮都过了,直到其特色的“熬夜测试”环节,因为实力不足+精力不足,测试败北,没有通过。

清晨七点,在回学校的公交车上思考自己不足,总结是知识体系仍然不够完全,而且深度也不够。后来这个学期有点“误入歧途”的意思,入了 Machine Learning 的坑,记得当时花了好几个月刷完西瓜书和吴恩达机器学习课程的讲义(真佩服当时的毅力,都是英文和公式推导),后来想了想,ML/DL这个东西有点玄学,于是毅然决定成为一名做工程的程序员。

总的来说,虽然这个学期的时间都投入到 ML 的学习中,没有学习工程方面的东西,只有用python写了一点好玩的爬虫,但是给了我以后坚定走工程方向的决心吧。

大二下,这个学期是打下计算机知识基础的关键时期。从知乎找了一系列书单,看完了CSAPP(做了lab,为了bomb lab还通宵了,强迫症想让自己把炸弹都拆了)、半本算法导论、effective C++、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前三章)、部分TCP/IP详解等,做了一些项目,比如正则引擎(这个是参考了轮子哥的教程)等等,尝试写JSON库(未遂)。

其实,因为学校只是一个普通211,找到好工作的学长学姐先例很少,一直是没有信心自己能去大厂,直到当时了解到孟永康学长在春招收割了一系列offer后,才有了些许信心,相信自己如果能够像他那样努力,那么也能够找到好工作(感谢myk学长那时的鼓励和指导)。

所以,定下了一年把自己水平提升到能够在大三下春招的时候拿下大厂offer的目标。

大二暑假和大三上也一直为这个目标奋斗,补上了APUE、部分UNP、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STL源码剖析、操作系统概念、操作系统真象还原、Linux多线程服务端编程、部分C++ template、部分C++ Concurrency in Action等书籍。

然后,也一直没有放弃刷题,LeetCode写到了三百多道。同时也做了一些项目,跟着操作系统真象还原写的操作系统、简单的协程库,阅读了一些优秀的开源项目,SGI STL、muduo、libgo、libco等。

中途还对haskell产生过兴趣,打印了一本Learn Yourself Haskell For Great Good,看完后感觉坑太深,还是专注找工作吧,haskell对我一直都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也只能作为爱好吧。

另外,编译器也是有这种魔力,看了部分编译原理(龙书)、部分现代编译原理(虎书)和部分Engineering a Compiler,多次尝试写自己的编译器,多次未遂(不过现在有空了,在补上之前的烂尾项目)。当年的笔记哈哈:

部分学习笔记

时间到了12月份,9号楼某个自习室内,txr大佬一直鼓励我去投简历找实习,本来我一直畏畏缩缩,对自己不太有信心,被鼓励后想着投就投吧。当时投了字节跳动和momenta的实习,面试都比较顺利,于是在大三上就在字节跳动开始了愉快的实习,比自己的计划早了大半年。

当时为了准备面试,看了好多牛客网的面经,查漏补缺式地补齐自己的知识盲区。

大三下,基本都是在实习,学习了很多工程实践上的东西,接触了go的技术栈,并且对devops和软件工程方面有了认知,包括代码管理、发布流程、微服务啥的。

然后实习的时候骑驴找马,找到了腾讯的暑期实习。因为这个时候没有了找工作的压力,所以开始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包括Rust(至今水平还是不太行)、分布式系统(DDIA、MIT6.824等),零零散散学了点东西。

大三暑假,腾讯实习了两个月,开始学习kubernetes、各种中间件等实际业务用到的东西,这个时候就感觉拥有到扎实的计算机基础是最重要的东西。

最后,顺利拿到了腾讯转正和字节跳动的秋招offer,两家都给的比较高,选择了工作体验更喜欢的腾讯哈哈。

总的来说,学习计算机是需要积累的,花一两年时间啃下那些厚厚的经典书籍后,才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阅读大量优秀源码,做一些有趣的项目,编程能力就能突飞猛进啦。

现在回头来看,大学时光真是如此宝贵,这是人生中为数不多可以静心学习的一段时间,可以不用考虑任何其他事情,每天学习十多个小时。

部分藏书


来源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351510/answer/1148885728

‧‧‧‧‧‧‧‧‧‧‧‧‧‧‧‧  END  ‧‧‧‧‧‧‧‧‧‧‧‧‧‧‧‧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回复“加群”按规则加入技术交流群。

欢迎关注我的视频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分享,欢迎点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浏览 1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