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渚贡茶院遗址及摩崖
共 2007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10:35
历史沿革
唐大历五年(770年),顾渚山紫笋茶经陆羽推荐成为贡茶,朝廷随之在顾渚山建立“皇家茶厂”贡茶院。贞元十七年(801年),顾渚贡茶院(含吉祥寺)始建。
清顺治三年(1646年),罢贡,长兴顾渚紫笋茶历朝作贡800余年,开创中国贡茶之最。
20世纪40年代初,贡茶院被焚毁。
建筑特点
综述
顾渚贡茶院遗址及摩崖包括贡茶院(含吉祥寺)遗址一处,摩崖题记分别在顾渚山北侧的悬臼岕、斫射岕和东侧的西顾山,唐、宋历代文人摩崖石刻多处。
贡茶院遗址
顾渚贡茶院遗址(含吉祥寺)在顾渚山下虎头岩后,海拔250米,面积12000平方米,北靠顾诸山,两侧为坡岭,势如交椅。遗址坐西朝东,地上长满毛竹。左侧为山沟,山泉终年不断。经局部勘探,整个建筑遗址为三个60X80米,呈阶级状平面,原建筑基石依稀可辩。紫笋茶初贡时,仅有几间草房,后改为砖木结构,最盛时有几百处制茶的烘焙所,工匠千余,还有负责修贡的官员。至元朝,贡茶院改为磨茶院。清初,贡茶豁免。
顾渚贡茶院遗址
文物遗存
顾渚贡茶院遗址出土有唐代石础,宋代青砖、瓦当、屋脊及茶具。摩崖遗存有悬臼岕霸王潭唐宋摩崖题记三方,斫射岕老鸦窝唐代摩崖题记三方,西顾山最高堂唐代摩崖题记一方。该区域为志留系中上统畈村群地层,石质为砂质页岩,粉、细砂岩构成,由于历经上千年,存在部分自然残损和字迹模糊等情况。
西顾山最高堂摩崖一方,海拔120米,面积约50平方米,位于金山村白羊山西南半山腰岩壁上,周边绿树成荫。
袁高题名位于岩石左上方,于唐会昌三年(843年)题名。隶书,字径12厘米X10厘米,幅120厘米X35厘米。全文“大唐州湖州刺史臣袁高奉诏修茶贡讫至口山最高堂赋茶山诗兴元甲子岁三春十日”。
袁高、于頔题名
于頔题名位于袁高题名下方,于唐贞元八年(792年)题名。正书,字径6厘米X4.5厘米,幅90厘米X34厘米。全文“使持节湖州诸军事刺史臣于顿遵奉诏命诸顾渚茶院修贡茶毕登西顾山最高堂汲岩泉口口茶口口观前刺史袁公留题口刻茶山诗于石大唐贞元八年岁在王申春三月口口”。
杜牧题诗位于袁高题名右下方,于唐大中五年(851年)题名。正书,字径4厘米X4厘米,幅60厘米X33厘米。部分文字已难于辨认。全文“口口口口口口为大中五年刺史樊川杜牧奉贡讫事口口春口休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中口口时池一枝口口攀从口口口口口口口香感口口”。
斫射岕老鸦窝摩崖三方分别为张文规题名、张文规题五公泉诗、裴汶等题名。
悬臼岕摩崖三方分别为唐开元四年(839年)湖州刺史杨汉公题名、南宋绍兴七年(1138年)龙图阁学士汪藻题名、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韩允寅题名等。
摩崖题记
历史文化
唐大历五年(770年),顾渚山紫笋茶经陆羽推荐成为贡茶,朝廷随之在顾渚山建立“皇家茶厂”贡茶院。之后,随着紫笋茶贡额的不断增加,贡茶院逐步走向鼎盛时期。最盛时役工三万,工匠千余,茶焙百余所。每年春,湖、常两州刺史奉诏亲赴顾渚“修贡”,累月方毕。作为发现、举荐、品评紫笋茶的“伯乐”,陆羽则在顾渚置茶园,筑庐而居,对顾渚紫笋从品种、种植、采制及烹煮、饮用,进行全方位考察和研究,终集茶事大成,并将长兴科研成果写入《茶经》,完成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其间,随着顾渚山、紫笋茶、金沙泉声名鹊起,众多文人雅士慕名而来,品茶吟诗,以诗颂茶,以茶会友,为后世留下许多有价值的诗篇。
文物价值
顾渚贡茶院遗址是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第一座皇家贡茶院遗址,顾渚摩崖题记既记载了唐宋时期紫笋茶作为皇家贡品、地方官员督制贡茶、观景品茗、以茶会友等盛事,又反映了历史名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雅的思想情感。它与流传至今且不断丰富的茶经、茶诗、茶道、茶歌、茶舞、茶食、茶宴等无形文化遗产一起互为衬托,交相辉映,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宝贵文化遗产。顾渚贡茶院遗址及摩崖题记是中国唐代贡品紫笋茶重要的历史见证,对于研究中国贡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措施
1984年,顾渚贡茶院遗址被长兴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8月,顾渚贡茶院遗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碑
2006年5月25日,顾渚贡茶院遗址及摩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