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埠粮仓遗址
共 1192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1:34
历史沿革
1975年6月,江西省博物馆考古队根据陶片的分布、堆积层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详细考察,发现了界埠粮仓遗址。
界埠粮仓遗址
1976年1月中,江西省博物馆考队对进行试掘,初步查明了其中两栋粮仓的结构和规模。
遗址特点
综述
界埠粮仓遗址
界埠粮仓遗址南北长约五华里,东西宽约二华里,地表散布着一些硬陶片和绳纹瓦片。这一带有古时先民们居住过的遗址。还发现了烧制陶器的窑址和墓葬。
粮仓
粮仓,两栋,平面呈长方形,长61.5米,宽11米,座东朝西。从瓦片和洞柱判断是一座土木结构的瓦房,在仓内地面开了四条平行的纵沟,宽深0.5米,长61米,各沟相距1.4米左右,各沟之间又开了许多小沟,宽深0.2米,长1.4米。
窑址和墓葬
粮仓近处还发现了烧制陶片的窑址和小型墓葬。
土城
离袁家村不远的逆口村还发现一座战国时代的土城。土城的东北城墙保存较好,可看出夯筑痕迹。从土城到赣江边的四五里长的丘陵地上,散布着许多成堆的几何印纹陶片,经鉴定为西周先民居住的遗址。
粮仓附近发现一些墓砖上烧制有“罗城”字样。由此可见,粮仓设于此地,非偶然。
文物遗存
陶片与瓦片
界埠粮仓遗址内散布着许多米字纹、方格纹、编织纹、蕉叶纹硬陶片和绳纹瓦片。
炭化米粒
炭化米
界埠粮仓遗址内堆积有像被烧成炭状的米粒,堆积层厚有0.3米~1.2米。这些“火烧米”经江西共大(江西农大)和中国科学院生化研究所化验鉴定为战国时期的粳米。其标本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火烧米”的发现,反映了在战国时期水稻便是新干县的主要粮食作物。
铁斧
界埠粮仓遗址纵沟中出土4把完好的战国时代的铁斧,粮仓附近也出土一把铁斧,式样相同。这些铁斧是江西省内已发掘出土文物中最早的铁器。
研究价值
界埠粮仓遗址地处赣江边上,比较好地解决了防水防霉等技术难题,具有较高的科技研究价值,对于研究江西乃至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尤其是粮食生产、运输中转、仓储管理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
1984年3月,界埠粮仓遗址被新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界埠粮仓遗址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界埠粮仓遗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袁家村南。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界埠粮仓遗址,路程约6.8千米,用时约14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