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房镇
地名由来:清顺治年间,有关内王姓汉族人来到大凌河北岸的吐默特右翼旗地落户,并盖成较大的平房居住,后发展成村,遂得村名。
朝阳县大平房镇位于朝阳县西部,大凌河北岸。社会总面积156000亩,耕地面积55000亩,其中水浇地面积23000亩。7504户,23500口人,辖12个行政村,79个村民组,县直属单位12个,其中有远近闻名的省重点高中——大平房高中、朝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大平房镇称得上依山傍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越的交通条件。北有锦赤铁路线东西贯穿,镇中心设有三级火车站;东西有朝大北线公路,南北有朱馒线公路在大平房交汇,并与101国道对接。有着充足的水利资源。大凌河和老虎山河在大平房境内交汇;朝阳市重点水利工程阎王鼻子水库座落在大平房境内;两条自流灌渠控制着23000亩水浇地。有着较肥沃的土地资源。全镇有机能耕、水能灌、集中连片,便于集约经营的方田近2万亩;3万多亩二坡地土质相对较好,适应各种作物生长。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有尚需治理的荒山、荒坡、荒沟近8000亩,适应种草,发展畜牧业生产。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全镇青壮劳动力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广大群众善于科技推广与应用。经过多年来的各种形式培训与实践,广大群众积累了丰富的农业实用技术,并较好的应用于生产中。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得到了不断的推广。
改革开放以来,大平房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立足本镇优势,因地制宜,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确立了适应形势发展的农业产业格局;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和不断发展壮大;功能齐全的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新的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几年来,大平房镇始终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确定了新的农业产业格局,成为朝阳县的粮食主产区。小麦、玉米、旱烟、水稻、小杂粮物产丰富,无公害蔬菜、干鲜果和畜禽产品有着较强的发展优势。已成为当地群众开发致富的主导产业。
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坚持“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出台了“三让”(让名、让利、让权)、“四优先”(优先入户、优先入学、优先划拨宅基地、优先-)、“-限”(不限身份、不限地位、不限区域、不限产业、不限规模)的优惠政策。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大力招商引资。现有乡镇企业69家,有商贸、建材、运输、加工、修理、餐饮、服务、娱乐等门类齐全的个体私营业户近千家。
黄花滩塔
时代:辽地址:辽宁省朝阳县龙城区大平房镇黄花滩村西塔山上此塔为辽代建砖筑八角实心十三级密檐式,高约32米。黄花滩塔位于朝阳县大平房镇黄花滩村西塔山上。塔为八角实心十三层密檐式砖塔,高约32米
建州城址
建州城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黄花滩村南100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800址中心东西穿过。四周有夯土围墙,但大部分已毁。保护范围:以城址内点将台中心为基点,东、西
历史沿革:
1636年后为吐默特右翼旗旗地,1778年后为朝阳县所管,1945年9月后为朝阳县所管,1958年成立大平房人民公社,1985年成立大平房镇人民政府,2006年大平房镇划归于龙城区,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