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斧柯悬泉寺
共 1153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前斧柯悬泉寺始建于宋崇宁年间,明隆庆二年(1568年)碑记中记载“悬泉之额,大宋崇宁年”。
明成化三年(1467年),晋王府增修正殿、星楼、藏经阁、地藏殿等20余间建筑。
明英宗八年(1433年),成为“晋藩国主香火院”。
明成化三年(1467年),晋王府迫于民声返院还寺,归还民众。
清雍正、乾隆年间,重修前斧柯悬泉寺。
前斧柯悬泉寺
建筑格局
前斧柯悬泉寺建在高于汾河水面30米处的悬崖凹处,整个建筑建在半崖峭壁间,分上中下三层。寺内有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殿、藏经楼、观音堂、七佛洞、龙王殿、罗汉洞殿堂,有神仙洞、仙人岛、平安壕、观音赐福、成仙洞、棒槌石、龙王洞、同心石、打儿窟等自然景点,还有两层千米古栈道,悬泉滴水瀑布等。现存有正殿、地藏殿、讨斧柯悬泉、前斧柯悬泉寺藏经阁、禅堂等古建筑。
主要景点
平安壕
前斧柯悬泉寺山门左侧有一条35米长的平安壕,壕内支立着很多长短不一的小木棍,传说这样可以保佑平安。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为前斧柯悬泉寺的中心,又称大佛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坐北向南,背靠石壁,面对汾河,上覆单檐歇山式筒瓦顶,出檐深邃,四边翠角飞翔。在崖层之下,依山就势。殿内佛台上塑有三世佛坐像,台下左右两侧站立着护法金刚,西山墙还存有壁画。
伽蓝殿
伽蓝殿在大雄宝殿右侧,悬山式建筑,殿内塑有关公、关平、周仓三尊佛像。
地藏殿
地藏殿在大雄宝殿左侧,面阔三间,进深两椽,单檐悬山顶。佛台上地藏王菩萨端坐正中,冥公长老、道明和尚分立两侧,殿内两侧为十殿阎罗铁铸像,造型逼真,神态各异,供桌旁还有两尊像为黑白无常。
古栈道
古栈道分为上下两层,长约1000米、最宽处1.5米、窄处仅0.3米。上覆盖有石檐,下临汾河之水,蜿蜒曲折。栈道经数百年,仍保存完好。
七佛洞
七佛洞洞深8米、宽5米、高6米。洞内主像毗婆尸佛端居佛台正中,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结跏趺于莲花座上,分列东西两侧的佛台上。
药王槽
药王槽为长0.7米、宽0.3米的石槽,受到当地百姓厚爱。
历史文化
保护措施
2004年6月,前斧柯悬泉寺被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3日,前斧柯悬泉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