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

联合创作 · 2024-08-09 11:02

人物经历

童年经历

1967年5月5日,施一公出生在河南省市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的本科,母亲在北京矿业学院读书,父亲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电力工业局,次年母亲也从焦作矿业学院调到郑州,与父亲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后来,随父母下放到河南省中南部的驻马店地区老君庙乡(当时称光明公社)闫寨大队小郭庄。1972年夏天,父亲工作调动到驻马店地区工业局,举家搬迁到驻马店镇

教育经历

施一公的初中就读于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1984年,施一公毕业于,并获一等奖(河南省第一名),被保送至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1989年,施一公在清华大学以本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获得生物学学士学位,同时也修完了数学系双学位课程。1990年,在学习,后转入医学院攻读生物物理学及化学博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

工作经历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施一公主要运用生化和生物物理的手段研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重要膜蛋白以及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关键复合物结构,揭示了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

,施一公运用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手段,研究癌症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迄今为止,他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作为通讯作者在《》发表11篇、《》发表7篇、《》发表3篇,这些工作系统地揭示了哺乳动物、果蝇和线虫中细胞凋亡通路的分子机理,已有若干研究成果申请专利,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研发。

2003年,施一公在细胞凋亡和TGF-信号传导等领域的杰出工作,破解了一类生命科学之谜。施一公是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自1998年以来,他领导的实验室主要结合X射线晶体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手段,系统研究了细胞凋亡的发生和调控机制。他们的科研成果不仅清晰地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基于该研究的一项专利成果也已被转化为治疗癌症的新药进入二期临床试验。2018年8月10日,《》杂志在线刊发施一公团队研究成果,首次解析了人源多囊蛋白1与多囊蛋白2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构,分辨率达到3.6Å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细胞凋亡及两个领域的研究。在Smad对TGF-的调控机理、磷酸酶PP2A的结构生物学方面做出过有国际影响的工作。主要运用和生物化学的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集中于肿瘤抑制因子和细胞凋亡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与相关的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施一公选择癌症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研究的课题是:细胞凋亡和癌症发生的分子机理。致癌原因一直是全球科学家致力研究的目标之一。

代表论文

人才培养

在施一公看来,科研与教学两者密不可分,都是围绕人才培养。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研究技能和方法,进而成为未来的科学领袖,把科研的“接力棒”传承下去。从2007年在国内招收第一批研究生起,施一公就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手把手地教他们做实验。他每天和学生在实验室里泡三四个小时,一起讨论方法、设计方案,一起做实验。每周他都坚持和全组学生开一次组会,雷打不动

施一公对学生满腔热忱,他乐于和学生交流谈心,是学生的好朋友。作为良师益友,施一公很善于和学生沟通,不因为“代沟”而受阻。施一公认为老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在学术上、在人生阅历上老师的经验丰富一些,可以为学生提出很多指导意见

施一公先后培养等人才。2024年3月4日,深圳医学科学院携手西湖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

荣誉表彰

财富排名

出版图书

社会活动

会议活动

2019年6月13日,施一公教授作为“双创”代表之一参加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

2019年10月26日,施一公出席在浙江温州举行的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发表题为《青年与科学精神》的主旨报告

2022年11月11日,出席一汽奥迪·2022杭州马拉松新闻发布会,被聘请担任形象大使

2023年7月30至31日,“时代变革与大学使命”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举行,施一公出席论坛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大学合作与交流》为题作专题报告

2023年9月8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将在杭州西湖涌金公园广场举行,施一公为火炬手。9月20日上午,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杭州站起跑仪式在杭州城市阳台举行。施一公成为第2棒火炬手

施一公参加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

2023杭州马拉松12月17日开跑,施一公任2023杭州马拉松形象大使。11月26日,上海马拉松赛上,施一公以3:42:53的成绩完赛。2024年1月24日,担任出品人的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首映式在北京中关村举行

施一公参加上海马拉松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感情经历

施一公的妻子曾是哈尔滨高考理科状元,与他同样毕业于清华本科,并获得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他们有一对龙凤胎儿女

人物关系

兴趣爱好

在施一公看来,跑步以及体育运动的好处,不仅在于锻炼身体更好地工作,更在于磨练心智,“体育锻炼是一种自强的精神,是一种受益终生的生活方式。”

施一公注重全面发展,在高中期间,他就练习长跑,练过的项目从800米到1500米,再到3000米。进入清华后,由于长跑队只招收,施一公便转练竞走,从5000米到1万米。他还在校运动会上创下全校竞走项目的纪录。一直到1994年,在他大学毕业五年后,这个纪录才被打破

在2020年12月13日结束的2020广州马拉松完赛者中,有一个身影格外引人关注,那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53岁的他,以3小时34分56秒的成绩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第一个全马

人物评价

在浩瀚的科学星空中,施一公无疑是一颗令人瞩目的星——不仅是因为他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更因为他将“科学报国”作为人生信条。无论是在全国政协的讲坛上,还是在西湖大学的教室里,他都以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创办与建设,不是喊口号、不是戴帽子,需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这些话均出自施一公在全国“两会”期间的提案和建言。在履职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他曾多次将科研与社会问题相结合,递交了非常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和建议。作为全国政协科协23组召集人之一,施一公在联组会议、小组讨论等活动中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他怀着“科学报国是一个科学家的最大荣耀”的理想信念,号召引领科技工作者去私心、敢担当、有作为,把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重要力量(《人民政协报》 评)

施一公,一位从天中走出的才子,一个骄傲的传奇人物,一只展翅翱翔的鸿鹄,他怀着一颗孝心和爱心飞回了祖国。把个人理想和祖国需要联系在一起,把个人选择和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他铿锵有力的梦想,诠释着每一个天中人源远流长的生命观、价值观(汝南县人民政府 评)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