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山塔
姥山塔
共 1113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1:24
历史沿革
姥山塔
据《巢湖志》等记载,姥山塔初建于明代崇祯四年(1631年),当时流传“姥山尖一尖,庐州出状元”的民谣,庐州知府严尔圭为应证此谣,主建该塔层,但工程至四层时停工。
清光绪四年(1878年),洋务派首领、合肥人李鸿章倡议续建,工成,李鸿章题“文光射斗”,并作《姥山塔碑记》刻于石。塔高51米,7层。
建筑格局
姥山塔
姥山塔,位于巢湖姥山岛之顶,塔高7层51米,133级,塔基和塔身全用青砖垒砌而成,塔体呈八角形,飞檐翘角,每个塔檐都悬挂着铁铃。
姥山塔
姥山塔塔身由外壁、画廊、塔心三个部分组成。塔门刻有“云梯”二字。进入塔内,门梯交错,左拐右旋。每层塔壁四周或题词,或诗文,或砖雕佛像,共有砖雕佛像802尊,额题词25件。塔顶上镶嵌有李鸿章全像。
文物遗存
综述
姥山塔内藏有25幅匾额和802尊砖雕佛像。
匾额
匾额
姥山塔内保留、、及首任台湾巡抚“铭字营”、“盛字营”、“树字营”、“华字营”、“庆字营”等20余通淮军将领题刻。
匾额
姥山塔塔门“梯云”二字,是明朝庐州知府严尔圭题写;他还在第一层题字“奎光映斗”(奎宿耀光辉映斗宿,是文运昌明﹑开科取士的吉兆)。第七层,明朝末年崇祯皇帝题字“三元叶吉”,清朝李鸿章题字“擎天一柱”,大哥李瀚章(两广总督)题字“举头日近”,三弟李鹤章题字“钟灵太乙”,淮军将领张树声(两广总督、加太子少保衔)题字“势如涌出”。
吴毓芬《姥山歌》碑
吴毓芬《姥山歌》碑
《姥山歌》碑位于第二层塔内回廊,作者。正文楷书,竖排,共26行,雕刻较浅。诗中既有对湖光山色美景的描绘,也有对巢湖湖滨民俗和渔民生活的记录。
文物价值
姥山塔内保留李鸿章、李瀚章、李鹤章及首任台湾巡抚“铭字营”刘铭传、“盛字营”周盛波、“树字营”张树声、“华字营”吴毓芬、“庆字营”吴长庆等二十余通淮军将领题刻,一塔之内,移步看遍,如同重温半部晚清史。艺术方面,吴毓芬《姥山歌》佳句隽词,把塔影湖光融为一体。科学价值方面,姥山塔选址姥山岛之巅,与中庙寺互为“借景”并构成“形、势”关联,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二者作为风水建筑布局自然协调。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16日,姥山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姥山塔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境内。
交通信息
自驾:自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姥山塔,路程约48.7千米,用时约1小时3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