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塘村

联合创作 · 2023-08-05 14:30

三门塘村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坌处镇清水江边一个古老的侗族村寨。这个寨是当地著名的侗族四十八寨之一,历史上早有记载。该村不但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而且民族风淳朴,是一个典型的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侗族村寨,其中尤以多姿多彩的树文化、别具一格的水文化、历史悠久的石文化最为迷人,堪称北部侗族方言区露天民俗博物馆。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其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人文历史

文化内涵

1.树文化

三门塘村及其附近一带,盛产林木。史称“苗河”的清水江由西南向东北流经三门塘,境内全长3.5公里,水运十分便利。清喜庆二年(1797年)《修庵碑记》称:“诸峰来朝,势若星拱,清河环下,碧浪排空,昼则舟楫上下,夜则渔火辉煌。”原来,以锦屏、天柱间的洋渡溪为界,将清水江分为内外江。上游之茅坪、王寨、卦治为内三江,下游之清浪、坌处、三门塘为外三江。外地木商若要采购内江木材,须由外江村民代办。因此,该村成为内外江木材集散地,从而为造就多姿多彩的“树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村寨天然树种主要有杉木、楠木、榉木、梓木、樟木、松木、银杏、青枫、乌桕、凉伞、桉树、皂角树、黄连树、枫香树、红豆杉等。虽经多年砍伐,但由于侗民素有植树造林的传统,迄今森林覆盖率仍在75%以上。村头寨尾,名木古树举目皆是,其中68株“保寨树”已被村委会挂牌保护。
历史上,该村一带曾是采购“皇木”、“苗木”的重要基地之一。木商中有所谓的镇江帮、临江帮、黄州帮、徽州帮、花老帮、五湘帮等等。为接待各路木商,其建有20多家“木行”,除为其伐木、采购、扎排、放排外,还提供食宿方便。各帮制有特殊“斧记”,凭记经营木业。在曾开设“木行”的王起文、王枝葵宅檐柱上,仍清晰可见“同兴”、“德大”、“顺德”、“大有”、“德友”、“同乐”、“泰和”、“生发”、“谦益”、“茂益”、“兴茂福”、“兴茂永”、“兴茂怡”、“义和顺”、“双合兴”、“永泰昌”等斧记,不失为“树文化”的珍贵记录。

2.水文化

三门塘村的石拱桥、石板桥以及桥头两端的石板路,全以青石铺墁,整齐划一,光可鉴人,记载了村寨的历史沧桑,似水流年。某些建桥碑记以“修数百年崎岖山路,造千万人往来之桥”、“舆梁已成,行人常颂利济;迷津可渡,过客不患崎岖”等朴实的语言镌刻前人壮举。
架桥铺路,举寨为之。而修建水井则多系妇女所为。从前三门塘曾有传统妇女组织,称“观音会”。妇女们常常义务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如今留有实物遗存的便是水井。修建水井以及通往水井的石板路,概由已婚妇女捐资投劳。
跬步皆是的“保爷桥”,作为一种民俗建筑物,既反映当地自然特点又反映侗族文化特色,是“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貌不扬却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不可等闲视之。

3.石文化

三门塘村的“石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突出表现在各式各样的古碑上。村寨的古碑有三大特点:数量多、体量大、保存完好。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各种古碑300余通,主要为设渡碑、造船碑、架桥碑、铺路碑、建庙碑、掘井碑、办学碑、修墓碑等等。
其古碑,全以青石刻成,体量普遍硕大。其中最大的一通高4.2米,宽1.53米,厚0.09米,人称“清江一绝”。大量碑石,用木排、竹徘从锦屏卦治水运而来,然后人工搬运上岸,精雕细刻成碑。
村民对碑极为崇敬,屡有以鸡鱼之属祭碑者,而且素有保护古碑的传统,许多古碑被集中安置在一起,或建石龛,或修碑亭,妥为保护。若干古碑,与古树、古桥、古井、古道、古塘、古庙,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构成一道道既庄严凝重又生机勃勃的同侗寨风景线。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三门塘村以宗祠文化、水文化、村文化、石文化著称,村周有几百年以上的古树120余株,其中有银杏、水杉、榉木、香樟、细绸木等珍稀树种,而且每棵树都编上号,用小木板写上树名,挂在树上。那些樟树、枫香等树,高大挺拔,荫蔽一隅,向沿江上下的游人展示了这个村寨的悠久历史。其文物古迹众多,独具风格的“刘氏宗祠”(已被贵州省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盛名远扬,古石碑沿村里的“花街路”林立,分别记载该寨村民从明朝到清朝几百年来集资修建义渡义船、架桥修路的经过,体现当地民众自古以来热心公益的精神风貌,吸引来自美国、韩国、新加坡、日本、新西兰等中外游客及国内著名专家学者。

刘氏家祠

刘氏家祠占地250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初年,民国中期重新修葺。高立耸起的山墙,墙脊错落起伏。正面、侧面墙上,布满人物、花草、禽兽等各式泥塑和水墨画,不但有龙、凤、麒麟及各种花草鱼虫,还有历史人物,不论是画是塑,均惟妙惟肖,逼真传神。大门上方,雕塑一只展翅飞翔的鹰,两根高耸的墙柱,对称地塑有44个拉丁字母。一面彩塑时钟,把时间定格在早上九时十二分这个充满晨曦的时刻。正面的窗户,为西洋建筑。大门及院内,均为中国传统建筑。高达8米的墙体,使人很远就看到它的雄姿。这是清水江上下绝无仅有的一座集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建筑,至今保存较好,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祠

太原祠,为王姓家祠。建于1908年,占地300平方米,外墙用青砖砌成,白灰勾缝,十分坚牢。白粉刷的墙体上,用水墨画绘制各种花卉图案,大门上方,六棵白菜造型的泥塑浮雕,栩栩如生,分外瞩目。墙柱上,塑有巨龙缠绕图案,用江西景德镇的瓷器镶作龙鳞,在阳光下熠熠发光。门楣上方两侧,有各式人物造型浮雕和绘画。

三圣宫

三圣宫体现了当年木商云集、生意兴隆的缩影。其修于明代,当地百姓早就利用它作为义学的学馆。宫门门框是青石枋柱,高4米多,巍然屹立在清水江边。宫门有一块高4.2米,宽1.5米的大石碑,正、反两面镌刻密密麻麻的文字,记述修建该宫及倡修义学的过程。在这里还可以见到遒劲的书法,精致的镌刻。人们把石碑上的文字、上乘书法、传神雕刻称为“清江三绝”,流传到湖南沿边几县,清代到民国时期,不少文人慕名前来三门塘村观赏这三绝,留下不少佳话。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