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4 10:01

地名由来: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后期,这里战争频繁,百姓流离失所。战火平息,百姓又归家园,为表示纪念,取名已归来,后变为以归那。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以归那民团联防营与店子场(今太来)联防营合并,取协力合心之意称协合,其驻地以归那改称协和。

一、基本概况:协和乡彝族苗族乡位于黔西县东部距县城30公里,地理座标;东径106°14′至106°18′,北纬27°03′至27°05′。四周与太来乡、素朴镇、钟山乡、谷里镇、永兴乡、中坪镇接壤。总面积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984习惯亩(田1803亩)。主产苞谷、水稻、油菜、烤烟等作物,其中烤烟是一大经济支柱产业。属丘陵地形,海拔1255米至1500米间,全乡年均气温13.5摄氏度,最热月均22.9度,最冷月均3度,最高极温34.8度,最低极温零下0.9度。全年无霜期265天,年降雨量986毫米,适宜于水果和干果种植。2005年年末6768户29627人,少数民族人口9841人,占33.2%农业人口6331户28769人,其中非农人口437户858人,现辖14个行政村,166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同驻协和村(协和街上)驻地间10公里乡级公路与贵毕高速公路钟山站接道,属一大交通枢纽。二、资源优势:1、土地资源,全乡总耕地面积23984亩,其中水田1803亩,人均耕地0.83亩。粮食作物主产玉米、水稻、小麦,经济作物主产烤烟、油菜,蔬菜作物辣椒、大蒜。2、水资源,自来水受益村有7个,海坝地下井水质好将解决杨柳村13个村民组的人畜饮用,合理利用好水,将解决更多自然村寨饮用;木弄小二型水库除解决化甲村水田灌溉、水浇地处理外,还促进了水产品及家禽的发展。3、林业资源,全乡林地面积19987亩,主要林产品有生漆、油桐籽,棕片、核桃、板栗、花椒、小杂竹,年产水果24吨,半坡茶场年产优茶3至4吨。4、砂石建材资源:全乡有合法砂石场五个,除砂石生产外,还兼作水泥空心砖、水泥瓦以及石棉瓦的生产,促进全乡建筑行业的发展。5、企业资源,着力招商引资,为外来投资者创造宽舒环境,现有小田湾、金鑫、半坡、小春湾、顺发、响鼓洞、林东三号井煤矿,年产五万吨原煤以上均正常生产,不但解决乡内居民生产和生活用煤外,而且还向乡外提供众多煤源。6、旅游资源:仡仲安家土祠址,其古老高雅建筑物群,保护完好的奇花异草园林,招致外来游客观赏。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协和乡各族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大胆开拓,辛勤耕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逐年上新台阶。2004年农业总产值达5214万元,其中农业生产值3397万元,林业产值16万元,牧业产1800万元,渔业产值1万元。

历史沿革:

境内仡仲古为水西彝族土目住地,留有上、下官房,官场等地名。

清划入黔西州崇善里五甲。

民国十六年(1927年),划置协和、杨柳2乡。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协和镇,杨柳乡改名五里乡。

民国三十年(1941年),协和镇、五里乡合并为协和乡。

1953年5月,分置协和、杨柳、石人、仡仲3乡。

1958年9月,乡改公社。

1984年5月,复协和乡,并改苗族彝族乡。

1991年7月,杨柳、石人、仡仲4乡并入。

2013年5月,撤销协和彝族苗族乡,设置协和镇。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