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野街道小楼村

联合创作 · 2023-09-02 09:46

小楼村位于莱芜市北30公里、雪野镇政府驻地上游村西南6公里处,属山区,北接花峪、东南与邢家峪接壤,南望大罗圈,西隔大山与大王庄相望。现有耕地423亩,170户,529口人。

据村碑记载,明朝中叶,李姓由章丘县迁此建村,因址四面环山,形状如篓,由此得名小篓,谐音为小楼。村中韩、李两姓居多。

抗日战争初期,因袭旧制,雪野镇的大部分村庄分别属于莱芜县第七区和莱芜县第八区管辖,当时区以下设乡(镇),乡(镇)直接领导村,小楼村隶属七区所辖;1941年,莱芜划为莱北、莱东、新甫三县,属莱北;同年,撤销乡(镇),划大区为小区,以区辖村,小楼村属雪野区;1945年10月,三县合并,复称莱芜县;1951年3月,莱芜县改地名区为数字区,雪野区为十二区,小楼村隶属十二区。1955年10月,莱芜县又恢复地名区,小楼村隶属雪野区;1958年3月,撤区划乡,小楼村属上游乡;同年10月,上游人民公社成立,小楼村划归上游公社;1984年4月,上游公社改为上游办事处,小楼村隶属西峪乡(小乡);1985年11月,上游办事处分为上游、雪野、鹿野三个乡(镇),小楼村隶属上游镇;2001年,撤乡并镇后,上游镇、雪野乡、鹿野乡合并为雪野镇,小楼村隶属雪野镇。

小楼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抗战时期,我地下党组织看准了小楼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勤劳善良的小楼人民,地下党的报社和部分0弹药就藏在该村(印刷机器在韩成双家.编辑部在韩春祚家,当时在报社工作的方政1979年来小楼走访,现已从省委退休)。积极参战的小楼人民为此昼夜轮流站岗放哨,保护报社人员及印刷器材和0弹药的安全。1940年春天,盘踞在西下游村的日本总部对该村进行大搜捕,我地下党组织知道可靠情报后,组织小楼人民安全转移隐藏。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没有发现报社留下的一点痕迹,就把该村较好的门窗砸坏,在该村的后大门一火焚之,牛羊全部被抢走。其中当搜寻到村最东头时,发现了还没来得及藏好的毕公德,二话没说将其捆绑住后,押送到西下游村活埋。当土埋至肚脐部位时,汉0和日本鬼子还问:你是不是0员?有趣的是毕公德(已故)却说:“我是当年!”但他从没说出一个0员的名字。为协助地下党的工作,小楼人民出民工、抬担架、抛头颅、洒热血。在抗战中牺牲的就有李文吉、韩洪雨、韩佃元等人。

小楼村四面环山,生产生活条件很差。解放后几十年来历届村两委先后投资30多万元,修建了4座水库,建起了8座塘坝,总蓄水达35万m³,使全村耕地全部用上了当家水。1990年修建了岭后大桥,结束了“旱天河里来回跑,雨天两岸相互叫”的历史。陆续修建了8000多米的生产路,全村的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小楼村历届村两委干部及村民对教育事业一向很重视。早在1973年,村里就投资上千元建立起了山区为数不多的一所小学——小楼小学。尔后,相继多次投资对校园校舍进行改造,直到1998年合班并校后,村中只留幼儿园和一、二年级。由于小楼村始终把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该村已为国家输送出去了十几名大学生。有的已在生产第一线为国家出了较大的贡献。

1978年,小楼村与花峪村同时通电。目前,这个仅有170户的小村,拥有三轮车138辆,家家都有2台抽水机,70%的户购买了摩托车,大部分家庭住上了前后出厦的新屋,村里开通了到莱城的客车,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引导下,小楼村干部群众修路、筑坝、建水池、垒堤,使村貌焕然一新。特别是“连心桥”的建成使用,使村里人受益匪浅,通天河中段天堑变通途。5处水库的建成使村民受益更大,农业连年丰收,生姜高产,人均收入连年提高,现村中有大卡车2辆、公共汽车l辆、三轮车41辆、二轮车138辆,彻底改变了“穷山恶水穷小楼”的命运。

1989年,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民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大干苦干,开发出一山泉,村民吃上了自来水,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

小楼的村民正乘改革之风,破浪前行,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明天。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小楼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