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又称响堂寺石窟,坐落在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郸市峰峰矿区,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石窟均营凿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鼓山最优质的石岩中。石窟幽深,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宏亮的回声,故名“响堂”。
文化
文化特点
响堂山石窟主要代表了北齐的佛教造像艺术,是短暂的北齐王朝留下的最大的艺术宝库,也是我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从大同云冈到洛阳龙门过渡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甚至被认为是继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之后的中国第五大石窟。
建筑特点
响堂山石窟的窟顶外壁上方雕覆钵塔,塔端雕卷云状山花蕉叶,中雕展翅欲飞的金翅乌,钵顶雕宝珠,两侧各雕八角形宝珠顶柱。其结构严谨,雕艺精致,尤其是外壁的大型雕刻,窟顶的飞天雕刻,都是绝无伦比的艺术珍品。
其雕刻一方面继承了北魏的风格,一方面又创造出新花样。北魏时期的造像多用直平刀法,衣纹表现为阶梯式,给人一种纯朴、粗犷而又生硬的感觉。坚细易雕的石质加上艺匠们娴熟精湛的雕刻技法,使造像平添了无限的生命力,并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历史
建筑历史
响堂山石窟的开凿造像活动,始于佛教兴盛的东魏末年,主要工程完于北齐(公元550—577年),后来,隋、唐、元、明、清均又开凿造像,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文物保护
1961年,响堂山石窟与诸大石窟一起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响堂山石窟分为相距15公里的南北两处,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其中位于响堂山景区内的北石窟是其精华部分。
在现存的16座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装饰最华丽的是南、中、北三座北齐大窟,步入其中,菩萨婀娜、宝珠漫天,飞天伎乐、天王力士等各浮雕造像令人目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