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湖镇
地名由来:因境内毛里湖而得名。
保河堤镇、李家铺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毛里湖镇
保河堤镇地处津市市东南部,全镇总面积56.1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2.4万余人,共有16个党支部,940名党员,2011年上半年发展党员11名。镇党委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为契机,围绕“强组织、促和谐、聚人心、奔小康”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适时提出“党建领村、产业富村、科学兴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文化活村”的党建工作新思路,牢固树立“立足干部作风建设,力促党建强基固本”的观念,使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打造“靓丽保河堤、和谐保河堤、活力保河堤”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保河堤镇自然资源丰富,棉花、水产、茭果、中药材、奶牛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是一个繁华的工商业、服务业小城镇。保河堤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澧水石龟山码头货运四方,省道S205与S306线在此交汇,被称为津市“小香港”。
保河堤镇境内东属平原,西属丘陵,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在这块美丽富饶的梦里水乡,有很多神话传说和悠远的古代文化:水神河伯坐船永留河底,龟将军尸成龟山。风光旖旎全省最大的溪水湖——西湖边留有南宋钟相、杨幺起义屯兵遗址,留有明末清初云南王吴三桂叛乱造反的练兵作战台。镇民兴村吉安湾大溪文化遗址,1987年被国家认定为重点文化保护区,从出土的文物中反映了洞庭湖区6000年前已进入了较为成熟的稻作农业经济阶段。大山嘴战国文化遗址、西湖欧家台战国文化遗址、川门古陵桥战国文化遗址、石龟山出土的3000余斤古钱币等,均见证了我地古代先人的文明与生活。
保河堤在春秋、战国时均属楚地。秦始置郡县,我地属黔中郡、西汉属孱陵县。三国时期始为蜀地,后为做唐县地。隋开皇年间(589),县地更名,我地东部属孱陵县(今安乡),西部属澧州。中华民国2年9月,废州改县,我地东属安乡县永裕乡,西属澧县青赋乡。58年9月,全国实现人民公社,我地属澧县白衣区毛里湖人民公社,84年实现政社分开,更名为毛里湖乡。85年划归津市,更名为保河堤镇。
保河堤镇各类资源丰富。生物资源中,农作物达200多种,水产30余种,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我镇是洞庭湖的棉花主产区,由于产量大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棉花产销,使我镇成为湖南省著名的棉花集散地。茭果是我镇丘陵山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据考证,我地种植茭果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田家山村为主的田家山茭果享誉海内外,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蓄水面积近8万亩的西湖也有着那些不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等待着保河堤镇的后世子孙去开发。
范家嘴遗址
范家嘴遗址位于津市市保河堤镇民兴村九组。遗址于1986年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发现。文化堆积0.5~1米。包含物较丰富,陶片俯拾皆是。采集陶片陶系有泥质的红陶、黑褐陶、黄褐陶及灰陶等,纹饰有绳纹、
历史沿革:
2015年11月,原保河堤镇、原李家铺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毛里湖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