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道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3 05:49

地名由来:因昔以山得名龟道,后改下道。1943年,陆军第七十军军长陈孔达以“君子上达,恶居下流”、“夏而于义为大”,改下道为夏道,故名。

2022年10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认定夏道镇定为第二批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夏道镇榜上有名。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名单出炉,夏道镇上榜。

2020年12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夏道镇为福建省卫生乡镇。

夏道镇Xiadaozhen地处闽江上游,位于南平市区东南部,距市区12.8公里,素有闽江源头“第一镇”之称。全镇疆域面积150.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万亩,山地面积16万亩,镇辖夏道、桥头、小鸠、洋坑、徐洋、水井窠、文田、吴丹、罗坑、洋头、鸠上、田地、小坪、溪头、篁路、安济、大洲、汀源、山后19个行政村和夏道居委会、龙景居委会2个居委会,总人口3万。

夏道镇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是福建省确定的“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20个中心镇之一和福建省库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列入南平市拉开城市框架、建设江南新区的规划范围。境内水陆交通便利,316国道、南古公路、外福铁路、闽江主航道穿境而过,闽江主航贯穿全镇,南平市19路公交车直通境内。该镇先后被国家评为绿化百佳乡镇;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被省委、省0评为明星乡镇、文明乡镇、卫生乡镇、园林式乡镇;被南平市评为十强乡镇;被延平区评为小康样榜镇等称号。

夏道镇是新兴的省重点工业卫星镇之一,产品结构合理,发展后劲足。全镇现有上百万企业17家,工业建安企业235家,形成了以保温安装业为龙头、制茶、针织、化工、建材、塑胶、食品、饲料加工等十余种产品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

夏道自然资源丰富,竹木资源:全镇山林面积13.6万亩,木竹蓄积量60多万立米,毛竹山面积3万多亩,毛竹蓄积100万根。果资源:种植柑桔、油奈、桃、枇杷等果6000多亩,年产各类水果2.6万吨。水域资源:水口库区形成浅水库湾7个,水产养殖面积2536亩,年产量963吨。旅游资源: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罗丛彦的祠与墓,海拔1153.5米高的米山自然风景区,待开发的土目洲,大洲岛旅游区果树丛生,环境幽静、风景优美。

夏道镇具有优越的投资环境,集镇结合库区建设和新区开发在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区、绿化区等方面规划有了超前、科学的完善。现境内已规划4600亩工业用地建设无费工业园区;全镇已建成500吨级集装箱货轮码头1个,小码头5个;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超过4000吨,可满足集镇及周边工业开发区生产、生活用水;建有10KV输变电开关站,并入全国电力网,可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用电需求;6000门程控电话开通至各村,境内覆盖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移动电话网络。图文传真等邮电通讯业务发展迅速,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通讯便捷。

夏道镇代码350702102

辖2个社区、19个村委会:~001_夏道社区、~002_龙景社区、~201_夏道村、~202_桥头村、~203_小鸠村、~204_洋坑村、~205_徐洋村、~206_文田村、~207_吴丹村、~208_洋头村、~209_罗坑村、~210_鸠上村、~211_田头村、~212_溪头村、~213_小坪村、~214_篁路村、~215_安济村、~216_大洲村、~217_汀源村、~218_山后村、~219_水井窠村。 李延平祠

李延平祠位于延平区夏道镇徐洋村,时代为清代。李延平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宋属归善乡。

明属东架寿山里、云盖里和崇福里、罗源里。

清沿袭明制。

1914年属十区(下道)。

1925年属四区(下道)。

1934年属第六区(下道)。

1939年分设下道镇、鸠洋乡,属一区(下道)。

1943年下道更名为夏道。

1946年属南平县。

1949年8月,属第四区(夏道)。

1956年8月,属夏道区。

1958年2月,成立夏道东方红人民公社,属南平县。

11月,县市合并,属南平市。

次年改夏道公社。

1961年7月,分设夏道公社和鸠上公社,属夏道区工委。

1963年6月,鸠上公社并入夏道公社。

罗源、岭炳洋、上地、玉地析出,划归东坑公社。

1984年9月,改为夏道镇。

1995年1月,撤销南平地区改为设区南平市,县级南平市改为区,夏道属之。

浏览 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