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操作规范还不清楚?这份专家共识给出了答案

共 1714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2-02-21 00:22

本文来源:中国癫痫病友会

脑电图是通过在头部放置适当的电极,借助电子放大技术,将脑部神经元的自发性生物电活动放大100万倍,并将脉冲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而记录脑电活动的检测技术。根据不同的临床检查目的(如判断临床发作事件性质或脑功能情况)进行分类,现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脑电图有常规脑电图、长程脑电监测、重症持续性脑电监测和便携式移动脑电图等。鉴于脑电图的解读通常受到电极数量、导联编排和监测质量的影响,上海市本领域专家就临床脑电图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形成以下共识,以供参考。

01

临床常规脑电图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查,主要应用于门诊清醒患者的评估,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癫痫样放电或评估其脑功能情况。推荐采用数字化脑电图设备。其电极类型为桥式电极,根据需要可采用盘状电极和某些特殊部位的电极(如蝶骨电极),并保证电极记录时不会引起0.5~70 Hz频率范围脑电信号的衰减。

➤行常规脑电图检查时应根据10-20系统放置21个脑电电极(19个记录电极和2个参考电极),记录电极为FP1、FP2、F3、F4、C3、C4、P3、P4、O1、O2、F7、F8、T3、T4、T5、T6、Fz、Cz和Pz。新生儿可选用改良的国际10-20电极安放系统:9个脑电记录电极(Fp1、Fp2、C3、C4、T3、T4、O1、O2和Cz),2个参考电极(耳或乳突电极),1对下颏肌电电极,1对心电电极,2个眼动电极。


02
长程脑电监测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长程脑电监测是指监测时间超过2 h的脑电图,分为住院和门诊两种类型。由于通过门诊常规脑电图仅可筛查出29%~55%的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IED),延长门诊脑电图的记录时间(如延长至3.5~4.0 h)可将IED的筛出率提高至80%~90%,尤其对局灶性癫痫和非癫痫性发作更为有效。长程脑电监测建议采用视频与头皮脑电相结合的监测方式。

➤电极建议采用盘状或杯状电极,以专用电极膏和胶带将其牢固地固定于头皮上,电极阻抗应<5000 Ω;监测时间>24 h的患者应定时检查电极连接和阻抗情况,以尽量减少伪差。电极安放要求同常规脑电图,即根据10-20系统至少应放置16个脑电记录电极。

➤长程脑电监测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发作事件,因此在监测过程中,要记录本次有无发作事件,以及何时开始减停抗癫痫药物,是否采用癫痫诱发试验,有无癫痫相关的不良事件(如癫痫持续状态、癫痫相关的外伤、发作后精神症状和发作后严重低氧血症等)。监测时要备有保护床栏、吸痰和吸氧设施,以及防跌倒设施。


03

重症脑电图的监测技术


➤重症脑电图监测可分为重症间歇性脑电图和重症持续性脑电图(CCEEG),其中CCEEG监测主要采用数字化脑电图长时间(数小时、数天或数周)、持续地对有意识状态改变、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或有急性脑缺血风险的重症患者进行监测,以发现继发性脑损伤(如癫痫样发作或脑缺血)。尽管CCEEG可协助判断脑功能损害,但目前尚不能单凭CCEEG结果来诊断脑死亡。

➤CCEEG常用于重症患者,脑电记录电极数量≥16个,眼动、心电、肌电等导联应根据临床具体需求选用,导联编排同常规脑电图检查10-20电极安放系统要求。如果一侧安放电极的位置正好有引流管或局部颅骨缺损,可适当调整电极位置,对侧匹配的电极位置也作相应调整。

➤脑电设备可固定在ICU,也可为移动式;设备采样率、共模抑制比、阻抗等要求同常规脑电图;监测时最好有独立的、不与其他监护设备共用的电源,以减少干扰。脑电设备应配置摄像头录音和摄像,以同步观察患者的发作行为。脑电存储设备应至少能连续存储>24 h的数据,一般以存储5~7d数据为佳。

本文内容转载来源以上网址及公众号。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使用,以上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不作其它用途,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作删除处理!


有任何疑问及建议,扫描以下公众号二维码添加交流:

浏览 6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