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州玉皇阁
蔚州玉皇阁
共 1645字,需浏览 4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后周大象二年(58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为防止匈奴入侵所建。
明洪武五年(1372年),德庆侯廖允在南北朝时期建立的城墙的基础上进行修整。
明洪武十年(1377)年蔚州靖边楼落成,成为了蔚州边关重镇的象征。
清乾隆三年(1739年),靖边楼不幸毁于地震,重修后,因供奉玉皇大帝,遂改称为“玉皇阁”。
蔚州玉皇阁
建筑格局
综述
玉皇阁的庙宇坐北朝南,由前后两层院落组成,平面布局严谨,殿宇宏丽,气势壮阔。前院包括天王殿、东西配殿、禅房,后院包括玉皇阁大殿、钟楼、鼓楼,天王殿与玉皇阁大殿分布在同一轴线之上,显得高厚整峻。
蔚州玉皇阁
前院
前院内,天王殿三间两进,硬山顶式屋顶,由南向北两侧依次四柱三间三楼,正中十八级石砌台阶东西有角门两座,贯通后院。
后院
后院内角门的左侧为钟楼,右侧为鼓楼,而玉皇阁大殿居于正中,建于城垣之上,屋顶为三重檐歇山式,瓦顶满铺琉璃,内部两层,但外观似有三层楼高。
文物遗存
玉皇阁四周均设置了拱门,门上有二龙戏珠的浮雕作为装饰,玉皇阁大殿正脊为琉璃花脊,两端设琉璃盘龙大吻和陶制吻兽,沿金柱位置是一圈厚砖砌檐墙,脊上均有画像,主脊为八仙画像,边脊多砌有吻兽,四角脊尾部装饰有走兽的头像,脊下挂铁饰。玉皇阁大殿内正中塑有玉皇大帝神像,神像旁侧是两尊青狮白象驮宝瓶,两侧墙壁上绘制有五元大帝及王母娘娘像,以及神话”封神图”和“三十六雷公”。
玉皇阁大殿前檐下西侧存有天仙子碑,碑身高222厘米,宽95厘米,厚19厘米。座长118厘米,宽144厘米,高53厘米。竖刻草书7行。碑文为明嘉靖二十三年时任山西右参议的苏志皋因督饷而至蔚州时所作的一首词。苏志皋所书《蔚州玉皇阁天仙子碑》,不仅运笔流畅自然,字体飘逸潇洒,风格豪放,颇具书法价值。
蔚州玉皇阁
历史文化
历史背景
在历史上,蔚州曾经是北方各民族杂居的地区,是古代中原地区的边陲或少数民族的属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得益于此,玉皇阁的建筑整体设计风格独树一帜,造型端庄稳重,布局精巧,深富文化内涵。自建造近六百余年来,玉皇阁在历经战乱、风霜洗礼后,多次修缮后依然矗立于城墙上,成为现今研究明代建筑的典型代表。
名称由来
玉皇阁又名靖边楼,早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为防御匈奴所建的秦长城,西起甘肃临洮(岷县),沿黄河到内蒙临河,北达阴山,南到山西雁门关及代县、蔚县(时属代郡)。城垣北楼为抵御外族之最前沿,故名靖边楼。
文物价值
玉皇阁的选址瞻高望远,布局严谨,结构合理,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营城造景时主要受《周礼·考工记》、《管子》等著作中的环境求实、注重礼制、象天法地思想的影响。
玉皇阁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地处古蔚州,曾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也是称为“燕云十六州”之一的边防重地。玉皇阁作为蔚州古城的标志,已然成为边关重镇之象征。它为研究元代之后建筑、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1996年11月20日,蔚州玉皇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月17日—25日蔚县文物局开展了全县文物安全大排查行动。排查内容主要包括各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工作部署情况,文物安全隐患情况等。其中包括蔚州玉皇阁。
蔚州玉皇阁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蔚州玉皇阁位于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北城垣之上。
交通信息
自驾前往蔚州玉皇阁:从张家口站出发,路程大约147千米,约需两小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