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沙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4 11:59

地名由来:元、明为罗佐关,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由新命驻关的彝族头领,以自己的名号“窦勺”将“罗佐关”改称“窦勺关”,汉语谐音为“豆沙”而得名。

2018年10月,农业农村部将豆沙镇推介为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2017年11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豆沙镇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1年7月,豆沙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一、简介:豆沙镇位于盐津县西南部,地处东经104°1′53〞—104°11′29″,北纬27°57′50″—28°7′2″之间,东接盐井镇,南靠柿子乡,西邻大关县吉利镇,北与中和、艾田乡接壤,距盐津县城23公里,辖石门、长胜、黑喜、石缸、万古、银厂6个村委会,165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居住着汉、回、苗、白四种民族,总人口22772人,其中,农业人口21255人,非农业人口1517人,少数民族576人。幅员面积146.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790亩,林地98697.8亩,森林覆盖率44.3%。境内山恋起伏,山高坡陡,河谷纵横,因关河的深切,形成南北向的条状侵蚀山地,多呈“V”字地形。最高海拔万古黎山1984米,最低海拔黑眼溪沟口460米。属温湿地区,半亚热带与温带共存,季风立体气候明显。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昆水公路、内昆铁路和即将建成的水麻高速公路东西沿江横穿而过。自秦开五尺道以来,豆沙关就是中原与边疆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枢纽、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咽喉巴蜀,锁钥南滇”之称。2003年1月撤乡设镇。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84.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1元,粮食总产量5774万公斤,人均有粮267公斤。二、资源:生物资源:松茸、鸡枞、蕨菜、大竹笋、罗汉笋、甜竹笋、刺尖、山鸡、黄柏、杜仲、天麻旅游资源:豆沙省级风景名胜区、长胜溶洞、老黎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矿产资源:无烟煤、铜、银、铁、硫磺水利资源:三个包水库、响水洞泉水、丰收大堰.

历史沿革:

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

清雍正九年(1731年),设豆沙关汛,为昭通镇标左营。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在豆沙关设岸站,从水道转运东川铜至京。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水道被废。

1950年4月,属大关县。

1958年,改称豆沙公社。

1961年5月,盐津、大关分治,划归盐津。

1962年,改称豆沙区。

1970年3月,改豆沙公社。

1984年4月,政、社分设后,改豆沙区。

1988年3月,豆沙区改为豆沙乡。

2002年8月,撤乡设豆沙镇。

2007年3月,建立豆沙镇摩崖社区。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