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
地名由来:因春秋时曾在境内设冠氏邑而得名。
2023年1月,冠县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3年1月,冠县被命名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
2022年12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确定冠县为2022年山东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市)。
2022年8月,冠县认定2021年度山东省建筑业强市强县名单。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认定冠县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1年9月,冠县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8月,国家商务部公布了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冠县名列其中。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冠县人口数量为71.94万人,位列聊城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位列山东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4位。
+查看更多冠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冠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东靠产业密集、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窗口,西临市场广阔、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位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全境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河膏村幽,林茂粮丰,总面积1152平方公里,辖1个经济开发区和18个乡镇(街道),760个行政村,总人口81万。
冠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虞舜筑有鲧堤,春秋为晋国冠氏邑,隋开皇六年置建冠氏县,元升冠洲,明改冠县至今;孔子弟子冉子曾长期在此游学,亚圣孟子冠氏论道,留下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至理名言;宋辽澶渊古城肖城至今余存;清末行乞兴学的千古奇丐武训享有盛名、黑旗军起义领袖宋景诗名噪神州;抗日战争时期,冠县成为冀鲁豫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鲁西北的小延安。冠县文化底蕴深厚,名扬天下的查拳、柳林花鼓、郎庄面塑均起源于此,均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冠县交通便利。济邯铁路东联京九、西接京广,青兰高速公路和329省道横贯全境,京九公路、106国道纵穿南北,是山东省西部呼南应北、承东接西的交通枢纽中心,是晋冀鲁豫物流集聚区之一。
冠县是中国鸭梨之乡、中国毛白杨之乡、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林木覆盖率40%,境内林海苍茫,一碧万顷,如诗如画;冠县是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是林果、畜牧、蔬菜、油料生产基地,30万亩果园成方连片,四季果品飘香。
冠县工业经济发展较快,正积极打造精品钢板、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旅游物流、农副产品和食品六大百亿产业。
冠县是山东省旅游强县和重点服务业城区,拥有国家4A级景区一处、3A级景区两处、2A级景区三处,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个、旅游特色村2个,萧城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打造形成了武训故里、温泉梨乡的文化旅游形象品牌。游黄河故道、观梨花春雪、听白杨林涛、沐温泉仙裕,成为冠县最诱人的风景和韵致。
冠县城区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劳动力、土地、电力和水利资源充足,县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工业园区;冠县民风淳朴,诚实守信;冠县投资政策优惠,投资环境宽松,对外商投资坚持实行一厅式-,一站式服务,形成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为冠氏邑(治所在今东古城镇东古城)、黄邑(治所在今梁堂乡黄城),先后属晋国、魏国、赵国。
秦代东部属东郡,西部属邯郸郡。
西汉、东汉属冀州魏郡。
三国属魏国冀州阳平郡;西晋属司州阳平郡。
十六国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北魏的司州和中州阳平郡、冀州贵乡郡、晋州和相州的阳平郡;南北朝时先后属北魏相州阳平郡、东魏司州阳平郡、北周毛州阳平郡;隋代初属毛州。
此前均为馆陶县地域。
隋开皇六年(586)始设冠氏县。
隋大业二年(606),毛州废,冠氏县改属武阳郡。
唐代,唐武德五年(622)复置毛州,遂再属毛州,贞观元年(627)统一设道,属河北道魏州魏郡。
五代时先后属后梁和后唐的魏州、后晋的广晋府、后汉和后周的大名府。
北宋时改道为路,属河北东路大名府。
金代,属大名府路大名府。
元初属东平路。
至元六年(1269),冠氏县升为冠州,直隶中书省。
明代,明洪武三年(1370),降州为县,改称冠县,此为冠县定名之始,属山东布政使司东兖道东昌府。
清代,冠县属山东省济东泰武临道东昌府。
1928年道废,直属山东省。
1937年属山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0年5月,建立冠县抗日民主政府,先后属鲁西第三专区、冀鲁豫第三专区、晋冀鲁豫边区第十八专区、冀南行政区第七专区、冀鲁豫行政区第七专区。
1945年8月,冠县与永智县合并称永智县。
同年12月,恢复冠县建制,1949年8月,属平原省聊城专区。
1952年12月,撤销平原省,冠县改属山东省聊城专区。
1967年属聊城专区。
1997年8月属地区级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