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山山城

大黑山山城

共 1488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隋、唐征辽东时,水军曾大战于大黑山山城。隋大业十年(614年),“秋七月,······来护儿至卑奢城,高丽举兵逆战,护儿大破之”(《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二)。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四月,······癸亥,张亮帅舟师自东莱渡海,袭卑沙城。四面悬绝,惟西门可上。程名振引兵夜至,副总管王大度先登,五月己巳拔之,获男女八千口” (《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
大黑山山城
明弘治三年(1490年)《重修胜水寺碑》记戴:“郡城东去二十里,有山一峙,曰大黑山。山畔有城一圈”。明《辽东志》也说:“大黑山城,金州城东十五里。山顶有古城,方二里。内有二井。四面悬艳,惟南一门可上,不知何代垒砌。唐张亮帅舟师渡海攻沙卑城,获男妇人(八)千口,意即此。”《全辽志》及清代地志也有相类似的记载。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大黑山山城曾遭到了严重破坏。
1988年,国家文物局修复了大黑山山城“关门寨”口内的关门和北面四段墙体。
1990年,对大黑山山城石鼓寺西北一段约750米的墙体进行了修复。在旧城垣上沿着原有的走势修筑了新城墙址,并恢复了点将台等遗址。
2015年底,金州区政府首次提出对大黑山山城进行修缮工作,并成立了相关筹备小组
大黑山山城
2016年至2019年11月11日,经过3年多的筹划大黑山山城城墙东段完成了修复。

遗址特点

综述
大黑山山城
大黑山山城负山面海,扼水陆要冲,依势而建,城墙蜿蜒环饶于大黑山中南两峰和悬崖峭壁之间,地势险,易守难攻,唯有南门可上。并用大石条垒砌的非常坚固。西南门所在的关门寨口,是一段长约1千米东西走向的山谷。谷口西侧为风凰山,东南0.5千米是卑沙城风凰口。山谷北侧尚可见元明时代建筑遗址。由于早年常有鹞子出没,俗称“鹞子口”。顺着山谷向东便是“滴水壶”和”钦马湾”。山城内有两口山泉井人称“扳倒井”。根据古城建筑特点及出土文物可知,大黑山山城始建于高句丽时期,辽、金、明、清均沿用之。
城墙
大黑山山城
大黑山山城现遗存城墙平均宽约2米,高低随山势不等,低谷处高约5米,山脊处高约3米,全长约5千米。城墙顶部中间,每隔2.5米左右,便有一个0.3×0.3米的方形柱洞,柱洞深0.08~0.10米不等。垒砌城墙的石块绝大部分是就地取材的变质岩,石块均未经过加工,大小不等,大者逾千斤。
垒砌方法
大黑山山城
大黑山山城城墙的垒砌方法是以大石块铺筑为基,在其上又用楔形石错缝往上叠筑,楔形石的大头朝外,每垒2~3层,中心就以长条石叠压,再以小石块填平,然后继续向上垒,但内外壁都逐渐向中心收敛,以防坍塌。这种古时候“干垒”的方法筑成墙体,完全是就地取材,没有使用任何粘合材料。
点将台
大黑山山城南端有一座方形石台,相传为点将台,平时演兵习武,战时指挥作战。

文物遗存

大黑山山城内出土高句丽时期的绳纹、网格纹红瓦和莲花纹瓦当等遗物。

研究价值

大黑山山城是研究中国东北古代高句丽历史的重要历史实物遗存。

保护措施

1963年9月30日,大黑山山城被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大黑山山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大黑山山城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东八里村大黑山顶部。

交通信息

自驾:自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大黑山山城,路程约6.3千米,用时约14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