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峰观
共 1728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1:42
历史沿革
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醴峰观始建。
清代及民国时期,对醴峰观进行了扩建。
20世纪60年代,醴峰观被用作劳改农场。
20世纪90年代,重建醴峰观厢房及后殿。
建筑格局
醴峰观坐北朝南,原为单体斗拱建筑,后历经清代、民国扩建,形成由正殿、拜殿、东西厢房和前殿组成的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醴峰观建筑整体结构简练,外形粗犷,风格古朴,展示出四川地区元代古建筑结构的主要特征。
鸟瞰醴峰观
文物遗存
前殿
醴峰观前殿修建于清代中晚期,面阔三间15.3米,其中明间7.5米,左、右次间分别为3.9米。单檐悬山顶小青瓦屋面,穿斗结构,十三架檩。
厢房
醴峰观东、西厢房为近现代建筑,各面阔六间19米,单檐悬山式小青瓦屋面,穿斗结构,六架檩前施廊道。
拜殿
醴峰观拜殿为民国建筑,面阔五间15米,进深三间5.6米,其中明间面阔3.3米。单檐悬山顶小青瓦屋面,穿斗结构,七架檩前施廊道,明间施重檐。
正殿
醴峰观正殿始建于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面阔三间,单间庭堂式建筑,通面阔8.13米,进深三间,通进深8.08米,通高7.65米,建筑面积133平方米。醴峰观正殿为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屋面,建筑构架为四架椽屋前后剳牵用四柱,构架中阑额、穿枋、平梁等构件均用自然弯材稍加砍杀而成,形制简洁。
皇娘坟
皇娘坟即罗氏的墓葬,原有墓室和封土堆,由于、人为破坏和风雨侵蚀,仅存一座高约2米、直径约6米的土台子,外形不甚规则。在皇娘坟旁有8株千年以上的古柏,每株胸径均在1米以上,最大的一株直径1.7米。
状元墓
状元墓即北宋状元墓,位于小铜锣山山腰的一处地台上,距醴峰观约600米。状元墓坐东朝西,双室,室长3米、高1.2米、宽1米,室内供有小龛。墓碑上的字迹模糊不清,被人们用来砌了地坎。1985年,在南部县文物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村民们从地坎里找到残碑并拼凑复原,形成一块高2米、宽1.2米、厚0.12米的石碑。
历史文化
传说轶事
罗太后
“醴峰观”一名的由来,是因为皇后山有一峰叫醴峰,峰上有古井7口,井水甘洌。西晋流民首领的妻子罗氏生长在这里,后来被尊为太后居住在。过不惯宫廷生活,水土不服,经常生病,渴望得到家乡醴峰甘泉,她的儿子大成皇帝派专人驿马送水,但终因雨季路滑,交通不便,皇娘罗氏因水不继而病死。罗氏死后,李雄将遗体送回家乡,埋在醴峰,李雄哀怒之下,将7口古井全部封埋,后人便将“醴峰”改为“李封”。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在罗氏墓前的封井边建一庙宇,遂名“醴峰观”。
活动建设
2012年3月27日,醴峰观举办了第二届民间文化艺术节。
2016年4月13日,醴峰观举办了第三届皇娘节暨民间文化艺术节。
研究价值
醴峰观是四川12处宋元木构建筑之一,为研究元代木结构建筑以及四川地区古建筑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
醴峰观风景
保护措施
文物保护碑
1983年, 醴峰观被南部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醴峰观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醴峰观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并划定了保护区范围。
2006年5月25日,醴峰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7月17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醴峰观消防工程项目。
旅游信息
地址
醴峰观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大坪镇大铜锣山上。
交通
自驾前往醴峰观可在义兴下高速,途经建兴、大河、升钟、西水,抵达醴峰观;或者在八角下高速,途经盐亭县境内的八角、富驿,抵达醴峰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