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兵府景区

联合创作 · 2023-08-06 06:26

南澳总兵府全称“闽粤南澳总镇府”,是全国唯一的海岛总兵府,是一处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位于深澳镇原南澳城旧址正中。总兵府留下了众多英雄的足迹,民族英雄刘永福曾于两次任南澳总兵,郑成功更是以此为据点,招兵练兵,最终收复台湾,目前尚存“郑成功招兵树”、“验兵石”等以作纪念。

文化

文化特点

南澳总兵府是见证潮人繁衍、发展的历史文化,彰显了潮人奋斗、成功的辉煌,呈现潮人平和内敛的性格,同时也蕴含着潮人崇尚亲情,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世界。

建筑特点

古老的潮汕建筑,低矮的平房,红砖瓦石,看起来故宫般的建筑风格。

历史

建筑历史

南澳总兵府于明万历四年(1576)第二任副总兵晏继芳开始兴建。至清康熙中期,总兵府的建筑体已经比较完善,主体建筑由主座、两厢、前座、门埕、两廊、帅旗座、钟、鼓楼、东辕门、西辕门等组成。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南澳总兵府于明万历四年(1576)第二任副总兵晏继芳开始兴建。至清康熙中期,总兵府的建筑体已经比较完善,主体建筑由主座、两厢、前座、门埕、两廊、帅旗座、钟、鼓楼、东辕门、西辕门等组成。在总兵府前,有两棵榕树,左边一棵为“郑成功招兵树”。1664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在该树下张榜招兵收复台湾,时至今日,古榕历400多年仍苍劲挺拔,枝繁叶茂,树高20米,主干环围13.5米,树冠直径30多米,基部盘根错节,崎岖凹凸,扁平处如战舰乘风破浪,起突处又象稳立于地面的指挥亭,令观者拍手叫绝。同时,总兵府内收集有明、清名人的墨宝碑刻,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港约、税务碑刻,并有鸦片战争期间制造用于抗英的八千斤和六千斤大炮两座。

郑成功雕塑

郑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是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是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在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总兵府前有两棵大榕树,据说明朝末年郑成功曾在树下讲演,招兵去收复台湾。所以这树后人又称“招兵树”。1997年树下又增置郑成功花岗岩雕像一座。郑成功石雕像巍然卓立,神态凛然,令瞻仰者肃然起敬。

招兵树

20多年前,据南澳县古树名木普查实测,郑成功招兵树就已高达18米,树冠覆盖面积580平方米,胸围达17.27米,一举获得广东省最粗古榕的头衔。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沧桑,也造就了“招兵树”十分奇特的根部。高2米有余、10多人手拉手才围得拢的古榕根部盘根错节,形状千姿百态,有的似笔直的墙壁,有的像多姿的浮雕,有的如大幅泥石流瀑泻,有的却巧妙地构成树洞柴亭,远看宛如战马奔腾,近看又像稳立于地面上的指挥亭,令人观之叫好不绝。“招兵树”以古树名木的身份,既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之一,又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绿色文物和无价珍宝。

验兵石

相传1662年的时候,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就是在这棵树下招兵的,而在招兵树下有一块招兵石,这块石头重119公斤。据说当年郑成功招兵时,没有特别的体检方法,只要能搬起这块石头,并走3步就可以当兵了。验兵石,清初,花岗岩石质。高61.5厘米,宽38.5厘米,厚21厘米,重119公斤。上部两侧凿有凹耳,可把手以将其移动、提起乃至抬举,是清代招募兵员及民间练武、练体力臂力的专用石器。据说郑成功在南澳招兵时,曾以此石验兵,选择年青力壮者入伍并充当骨干。

闽粤界

总兵府内,树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写着“闽粵界”三个大字。以“闽粤界”碑划左右营,在深澳总兵府前的贵丁街为线并在街头两侧分立,西侧为左营,“左营界址”碑(已失),属福建驻军;东侧为右营,“右营界址”碑(尚存),属广东驻军。两碑中间竖“闽粤界”故贵丁街又有“闽粤街”之称。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