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5 00:47

地名由来:据《水经注疏》,张家川镇所在的后川河谷古称长家川,张,长同音,故名。

张家川镇位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中部,是县人民政府驻地,也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总面积90.8平方公里,渭河支流后河、清水河在境内交汇,张(川)—麦(积)、张(川)—华(亭)、陇(县)—张(川)、张(川)— 蔡(河)等路穿越镇区。全镇共辖29个行政村,168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8246人,其中农业人口46059人,非农业人口12205人。回族人口52062人,占总人口的89%,共有耕地面积62464亩,2005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20公斤,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28元。“十五”期间,张家川镇党委、镇政府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坚持按照依托县城,发展农村,面向市场,奔向小康的发展思路,走“农业稳镇、畜牧强镇、市场活镇、科教兴镇、项目促镇、依法治镇”的道路。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城乡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活力日渐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有了很大提高。以瘦牛育肥、小牛育大、屠宰加工、肉制品、皮毛加工运销等为主的畜牧业已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以一个畜牧业示范区,3个大型标准化养殖场,10个养殖专业村的“一区三场十村”的畜牧业发展格局已形成,牛、羊等大家畜存栏数量达1.6万(只),畜牧业收入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46%,相关产业如清真食品加工、皮毛产品加工等在周边地区乃至全国都是有一定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以蔬菜、中药材种植、小麦育种等为主的特色产农业,以小商品批发零售、餐饮、修理为主的商贸流通服务业、劳务输出等都已成为增加农收入,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共建成种植业、养殖业产业化示范基地4处;建成小商品、木材山货、畜禽产品、粮油等各类专业市场6个;实施良种推广、科技培训等农业项目13项;实施农村道路建设,镇区街道改建、拓建、新建,农村科技卫设施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农村电网改造、人畜饮水、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草)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9项;实施整村推进扶贫、畜牧综合开发、圈舍改造、外地扶持帮助等扶贫开发项目14项。城乡经济发展形成了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柱产业规模化、效益化提高,特色产业多样化发展良好发展格局。“十五”末人均纯收入比“九五”末增长了56%,全镇基本达到了村村通农机路、通广播电视电话、通电,解决了山区80%以上人口的人畜饮水困难。城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沈遐熙革命纪念馆

沈遐熙革命纪念馆位于张家川镇人民东路8号民族博物馆4楼,建筑面积748.3平方米,使用面积675平方米,是一座以收藏、宣传、教育、陈列红色革命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性纪念馆。展览分为“陇原曙光”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位于张家川县张家川镇滨河西路6号,成立于1992年,隶属于张家川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博物馆馆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展厅面积542平方米,馆藏各类

历史沿革:

西周时,为秦邑所在地。

西汉时,为天水郡陇县所治。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始设张川镇。

1953年7月6日,张家川回族自治区成立后,为县城所在地,仍设镇。

1958年9月,经调整后更改为张川镇公社。

1981年,复为镇。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