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冲鼓楼
增冲鼓楼位于黔东南州从江县城西北82公里的往洞镇,始建于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是贵州历史最悠久,形体结构最大的鼓楼。该楼呈塔型,平面呈八角形,建筑结构非常复杂,制作工艺十分精湛,造型优美而奇特。
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
文化特点
增冲鼓楼是全国现存最古老、形体结构最大的侗寨鼓楼,也是侗乡最有名的鼓楼之一,被称为侗寨第一楼。其巧妙的建筑构造、悠久的历史,以及围绕其旁的村寨,使这里成为经典的古建、民俗游路线之一。
建筑特点
增冲鼓楼为木质结构塔状建筑,五层,十三檐,八角攒尖顶,形如宝塔,双葫芦顶。高25米,其中木构架高达17.65米,其中木构架高达17.65米。楼的底层分立四根金柱,八根檐柱,檐柱外绕以木栏杆。楼的平面呈八角形,中心设有直径达1.4米的圆形火塘,金柱间放置着四条大板凳。底层的南、北、西三面各辟一门,东面置一石板桌。楼的底层悬挂着一块道光十年(1830年)的匾,匾上书“万里和风”四个大字。
历史
建筑历史
增冲鼓楼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道光、光绪时曾维修,1982年贵州省政府两次拨款维修,恢复了原貌。
据历史记载,增冲侗寨建寨已有600多年的历史,600多年来,世世代代的增冲侗族人民创造出无数的神奇。
文物保护
1985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增冲鼓楼的外观造型,由11层密檐和出挑的伞盖形成富有韵律感的曲线,十分优美。楼的檐口雕龙画凤,绘草木花卉,人物故事,飞禽走兽。楼内有4层走廊。沿楼盘旋而上可达鼓楼顶部,正中置一长3米、直径0.5米的牛皮“信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