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昌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南昌调查队
2022年4月21日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深入推进“一枢纽四中心”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态势显著,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650.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8.31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3218.10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3194.11亿元,增长9.1%。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951.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4788元,增长6.1%,按年平均汇率计算,折合16242美元。
截至10月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40.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3.34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56.13%。2021年末常住人口643.75万人,比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18.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6.2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8.64%;全年出生人口4.58万人,出生率7.21%。;死亡人口3.19万人,死亡率5.02%。;人口自然增长率2.1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9%;安置“4050”等困难群体0.6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95万人。
全年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4.84亿元,同口径增长10%(同比增长0.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增值税123.72亿元,下降8.8%;企业所得税55.11亿元,下降11.0%;个人所得税16.30亿元,增长10.8%。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0.01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城乡社区支出143.35亿元,下降7.9%;教育支出138.05亿元,增长2.2%;卫生健康支出84.21亿元,下降9.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0.86亿元,下降7.8%;农林水事务支出63.52亿元,增长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2.91亿元,增长17.2%;公共安全支出44.78亿元,下降11.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1.0%。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9%,服务价格上涨1.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6%。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1.11亿元,比上年增长9.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6.16亿元,增长7.8%。
农牧产品产量:全年谷物种植面积34.15万公顷,谷物总产量211.79万吨;油料种植面积107.68万亩,油料总产量11.65万吨;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63.67万亩,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134.50万吨;水果种植面积16.16万亩,水果总产量13.58万吨;茶叶种植面积2.14万亩,茶叶总产量0.19万吨;猪肉产量17.57万吨,牛存栏18.08万头,家禽出笼7099.21万只。
渔业:全年完成水产品总产量43.01万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14.88万吨,增长2.6%。
林业:全年造林3221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2.0%。
生产条件:全市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90.53万千瓦。年内机耕面积394474公顷,机播面积192186公顷,机械收获面积360605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2.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24.1%,集体企业增加值下降9.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9.6%,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增长32.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9.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6个行业大类中,纺织服装、服饰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10个行业增速高于2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
工业经济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7%;实现利润总额449.62亿元,比上年增长4.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7723.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7%,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行业达到19个。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突破500亿元,营业收入分别为1511.47、996.10、803.92和531.57亿元。
工业开发区:全年开发区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774.89 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实现利润总额478.78亿元,增长9.2%。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营业收入稳居全省开发区第一位,为全省唯一营业收入过3000亿元的开发区。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营业收入均超1500亿元,分列全省第二和第三位。
建筑业:年末全市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048家,比上年增加114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10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完成竣工产值1643.5 亿元,下降1.4%;施工面积18612.3万平方米,增长4.2%;竣工面积 5162.4万平方米,下降3.1%。
四、服务业
服务业:全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194.1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16.10亿元,增长11.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24.72亿元,增长11.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6.65亿元,增长20.0%;金融业增加值676.18亿元,增长4.6%;房地产业增加值571.13亿元,增长7.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44.43亿元,增长23.6%。全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188.02 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利润总额88.58亿元,增长70.8%。
交通运输:全年铁路、公路完成旅客运输量3900万人,比上年下降14.3%;铁路、公路、水路完成货物运输量18678万吨,增长26.5%。昌北机场旅客吞吐量979.6万人次,增长3.9%;货邮吞吐量17.3万吨,下降4.9%。
汽车保有量: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38万辆,比上年增长9.5%。年末民用轿车保有量81万辆,增长6.6%,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76万辆,增长8.6%。
邮电通信: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55.37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0.67亿元,增长31.8%;电信业务总量84.7亿元,增长29.8%。快递业务收入63.73亿元,发送快递63637万件,其中国内同城快递6275万件、国内异地快递56489万件、国际及港澳台快递873万件。订销报刊累计数9241万份。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88.7万户,下降3.1%;移动电话用户783.8万户,增长7.8%;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310.9万户,增长13.0%。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全市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8.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4%。全年全市施工项目499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343个。
投资结构:全市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1.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0%。三次产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为1.0:33.6:65.4。
从投资主体看,全市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比上年下降12.5%;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19.9%,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6.4%。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0.4%。其中,住宅投资增长5.6%,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14.1%。
城市建设:地铁1号线北延和东延、2号线东延工程有序推进,4号线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28.6公里,实现地铁四线换乘。桃新大道主线通车,沿江中北大道提升改造、小蓝大道快速化、九龙大桥快速化、桃花南路快速化、九洲高架东延等工程加快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体系日臻完善。全年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下降4.3%。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零售额2620.74亿元,增长17.2%;农村零售额258.00亿元,增长19.6%。按行业统计,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738.78亿元,增长18.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9.96亿元,增长0.4%。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类别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12.5%;金银珠宝及化妆品类增长26.8%;日用品类增长2.9%;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增长46.7%;中西药品类增长17.4%;家具类增长28.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9.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7%;汽车类增长20.3%。汽车类商品消费实现零售额461.41亿元,是我市规模最大的商品类别,占限额以上批零住餐零售额比重为30.3%。
商品交易市场:全市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25个,成交总额925.00亿元,比上年增长74.7%。其中,洪城大市场年交易额407.00亿元,南昌(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177.68亿元。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全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129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出口值897.68亿元,增长25.9%;进口值395.87亿元,下降9.7%。
利用内外资: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3.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合同外资金额12.03亿美元,下降6.2%。全年批准外商投资企业76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占56.6%,外商独资企业占43.4%。全年利用省外项目资金1303.38亿元,增长9.3%。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4757.42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6079.06亿元,增长5.0%;住户存款4776.22亿元,增长10.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7620.96亿元,增长10.1%。其中,短期贷款4399.08亿元,增长5.9%;中长期贷款11944.64亿元,增长10.1%。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4601.55亿元,增长7.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7420.55亿元,增长10.2%。
证券业:全市拥有证券分支机构132家,全年证券机构股民资金账户数349.22万户,比上年增长9.9%。全年客户交易结算资金134.09亿元,增长18.4%;A股交易额32578.27亿元,增长11.7%;B股交易额4.86亿元,增长5.0%。
保险业: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52.19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40.35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6.12亿元,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5.72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95.48亿元,增长15.2%。其中,寿险业务给付22.27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赔款及给付22.60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50.61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989所(不含技工学校),教职工13.4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0.50万人。全年招收研究生1.74万人,在校研究生4.70万人,毕业研究生1.15万人。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49所,招生21.85万人,在校生70.80万人,毕业生16.35万人。普通中等学校27所,招生3.13万人,在校生8.31万人,毕业生2.16万人。职业高中16所,招生0.98万人,在校生2.14万人,毕业生0.38万人。普通高中83所,招生3.99万人,在校生11.77万人,毕业生3.48万人。普通初中229所,招生7.03万人,在校生21.15万人,毕业生6.94万人,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100%。小学419所,招生7.41万人,在校生44.03万人,毕业生7.05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特殊学校8所,特殊教育招生246人,在校生1267人,毕业生219人。幼儿园1150所,在园幼儿20.23万人。
科技: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68家,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50家。累计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重点实验室5家;累计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7家、重点实验室174家;登记省级技术成果93项。全年专利授权量23800件,全年登记技术合同3278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6.70亿元,增长46.4%。全市新增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家,累计拥有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5家。
十、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文化:全市文艺创作获省级以上奖项10个,其中国家级奖项13个。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纪念馆2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75.13万户。
旅游:全年旅游总人次17795.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7%。旅游综合收入1743.95亿元,增长18.2%。截至2021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48家;拥有旅行社312家,其中出境组团社47家。
卫生: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716个,其中医院139个;拥有床位4.61 万张,其中医院床位4.02万张。拥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4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91万人。全市婴儿死亡率为2.4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 3.77%。,每十万孕产妇死亡人数为10.94人。
体育:全市运动员参加比赛人数0.28万人次,共获得金牌195枚,银牌141枚,铜牌122枚。全年举办单项比赛30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20次,其中千人以上的活动10次,参加活动的人数总计25.26万人。全年完成全民健身工程2个,总投资250万元。全年发行体育彩票13.21亿元,比上年增长33.5%。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447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13元,增长9.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20,比上年缩小0.0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1038元,增长11.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576元,增长15.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1.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5%。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47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0.21平方米。
社会治安:全年共立案各类刑事案件2.58万起,破获经济案件206起,挽回经济损失586万元。
住房公积金:全市(市本级)归集公积金118.64亿元(含年度结息4.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43.26亿元,增长59%;发放户数9908户,增长56%;提取住房公积金73.77亿元,增长9%。
社会保障: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2.34万人,比上年增加4.2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9.19万人,增加 4.00万人。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33.7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68.20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5.57万人;企业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2021年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28741户,全市棚户区改造开工10602套,基本建成7000套。
社会福利:全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单位121个,床位1.76万张;收养各类人员0.64万人。城镇社区服务站(中心)921个;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1.71万户,保障人数2.96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4.26万户,保障人数7.43万人;城乡医疗救助人数14.42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环境质量:全市拥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1个、国家生态县(市、区)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8个,省级生态县(区)4个,省级生态乡(镇)62个,省级生态村91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3个,市级生态村834个。各级自然保护区10个,总面积12.40万公顷。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4天,优良率91.5%,列中部六省会城市第1。赣江、抚河南昌段国考、省控监测断面共13个,水质优良率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质达标率100%。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等效声级54.6分贝,道路交通声环境昼间等效声级路段长度加权均值65.9分贝。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8%。
城市园林绿化:初步核算,全市建成区拥有园林绿地面积1464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5743公顷,公园绿地4053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05平方米。
节能减排: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29.80万吨标准煤,增长1.2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16%。
安全生产: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48起,死亡129人,与上年相比,事故减少13 起,下降8.01%,死亡人数增加15 人,上升13.2%。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102起,死亡78人。2021全年发生火灾事故4001起,死亡10人,受伤17人。
注:
1、本公报中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南昌统计年鉴-2022》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限额以上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3、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5、2021年交通运输部开展货运专项调查对2019年、2020年全国公路货运数据进行了调整。
6、2021年邮政业务总量、电信业务总量测算不变单价进行了调整,增速为可比口径。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南昌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南昌调查队2022年4月21日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深入推进“一枢纽四中心”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态势显著,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一、综合经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650.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8.31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3218.10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3194.11亿元,增长9.1%。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951.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4788元,增长6.1%,按年平均汇率计算,折合16242美元。 | RAG-ES | 2024-09-10 |
截至10月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40.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3.34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56.13%。2021年末常住人口643.75万人,比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18.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6.2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8.64%;全年出生人口4.58万人,出生率7.21%。;死亡人口3.19万人,死亡率5.02%。;人口自然增长率2.19%。。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9%;安置“4050”等困难群体0.6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95万人。 | RAG-ES | 2024-09-10 |
全年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4.84亿元,同口径增长10%(同比增长0.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增值税123.72亿元,下降8.8%;企业所得税55.11亿元,下降11.0%;个人所得税16.30亿元,增长10.8%。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0.01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城乡社区支出143.35亿元,下降7.9%;教育支出138.05亿元,增长2.2%;卫生健康支出84.21亿元,下降9.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0.86亿元,下降7.8%;农林水事务支出63.52亿元,增长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2.91亿元,增长17.2%;公共安全支出44.78亿元,下降11.1%。 | RAG-ES | 2024-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