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桓侯庙
共 2541字,需浏览 6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蜀汉末年,始建张桓侯庙。
北宋宣和年间(1179年—1125年),张桓侯庙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清同治九年(1870年),张桓侯庙毁于水患,后重修。
1960年1月,云阳县人委办公室调派水磨完全小学教师曾虞初为张桓侯庙管理员,并拨款2.5万元维修得月亭,添置供游人休息用的桌椅、板凳。
文革期间,张桓侯庙不少门窗被拆掉、烧毁;楼枕过梁被堆放的物资压断13根,雕刻精细的寸弓、牙角被损坏。馆藏文物损失487件。部分殿堂被县物资局、云硐供销社水磨分销社改作仓库。
1977年1月15日,云阳县委副书记杨俊堂召开宣传、文教、物资、供销等15个单位负责人会议,宣布张桓侯庙归县文化馆管理。同年2月11日,重新恢复“江上风清”4字。
1981年8月19日,四川美术学院为张桓侯庙重塑座像。
1983年2月18日,云阳县文管所、云阳县长江林场、水磨公社江南村、凤凰村共同签定“关于划定张飞庙风景区绝对保护范围、一般保护范围协议书”。张桓侯庙绝对保护范围达到75537平方米,一般保护范围26万平方米,沿着绝对保护范围修筑围墙,打下界桩,立下标志牌。同年7月14日,四川美术学院杨发育等9人,又为张桓侯庙塑造反映张飞生平的桃园结义、怒鞭督邮、长坂退敌、义释严颜、张飞遇害5组泥塑群像。四川省文化厅下拨专款20万元,用于张桓侯庙的维修建设。
1984年11月一1987年11月,国家计委、万县地区计委、财政局拨款共10万元,用于张桓侯庙的厨房移建、修建综合服务楼、修建消防设施、修建文物陈列室等,使张桓侯庙的发展建设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2003年,张恒侯庙从飞凤山麓整体搬迁沿江溯上32千米到新云阳县城外。
2010年,重新规划扩建张恒侯庙,增加张飞戏台、张飞茶楼、桃园三结义等新景点。
张桓侯庙
建筑格局
结构
张桓侯庙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结义楼、望云轩、大殿、助风阁、杜鹃亭。
特点
在总体布局上,张恒侯庙把传统的多进院落揉为一体,吸收了宅院民居的处理手法,把山门、结义楼、戏台,大股围合成的主体院落与望云轩和偏殿、助风阁形成的两个次要院落利用自然地形的高差变化,在平面上成“品”字形布局。主次分明,为丰富、多变的空间创造了条件。庙东西两侧的园林古木修策,石径苍苔,古朴自然,不仅创造了与张恒侯庙协调一致的环境气氛,而且也是从建筑空间向自然空间过渡的重要环节。
主要建筑
结义楼
结义楼建立在江岸巨石上面,取刘、关,张桃园结义之意。
正殿
结义楼对面的台阶上是正殿,为张飞庙主殿。
助风阁
正殿东边是助风阁。相传张飞的头颅埋葬云阳后,他的神灵护佑着江中往来的船只,给他们吹顺风三十里,因此修助风阁以纪念。
杜鹃亭
助风阁下面是杜鹃亭。两楼一底,高15公尺,占地面积140平方米。轩朗高敞,雕镂精工,是为纪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而修建的。
文物遗存
碑刻
其他
张桓侯庙藏有新石器时期的石、陶,铁器及化石400多件。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主词条:张飞
相关诗词
明·《张桓侯庙》
云安县有桓侯庙,古木悬崖共暮烟。
传说头颅曾此葬,可知肝胆更谁怜。
当代·蒋志华《谒张桓侯庙》
依山临江绿荫中,雄眉英气蜀疆鸿。
层楼峭拔云无静,古刹庄严水有淙。
昔日凡言称义勇,今朝见画赞诗功。
仲秋廿八天缘日,一抹清风瑞气融。
文物价值
由于张桓侯庙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它能够成为人们了解古代历史、了解民族文化的实物例证。它精巧的建筑艺术能够使人们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张桓侯庙中保存的大量长江水位标记,使它除了具有历史、艺术、文化价值之外,还具有科学价值。成为人们认识、了解长江水文变化的实物例证。
由于张桓侯庙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使它成为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它的保护有助于保持当地良好的传统文化结构和价值观念。
张植侯庙作为一个优秀的民间祠庙建筑实例,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川东传统建筑艺术的研究。对它的保护同时也是对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
由于张桓侯庙是长江风景线上重要的人文景观,对它的保护也是为发展当地旅游业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通过对张桓侯庙的保护,适当地组织旅游活动,不仅可以促进人们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了解,而且有助于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文物保护
1980年7月7日,张桓侯庙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张桓侯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张桓侯庙位于重庆市云阳县龙安社区张桓侯庙风景区内。
开放时间
08:00—18:00
交通线路
云阳县内乘公交808路至张飞庙站下车即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