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

共 2611字,需浏览 6分钟

 · -0001-11-30

历史沿革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御史黄瑞麟奏请设立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清学部在石驸马大街(今新文化街)斗公府旧址建筑校舍。宣统元年(1909年),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建成。
民国二年(1913年),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改建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民国十三年(1924年),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改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改为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
2021年7月10日起,(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将正式开放,接待单位团体预约参观。

建筑格局

“三一八遇难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占地面积4900余平方米,礼堂建筑面积22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六栋二层楼房组成,从南向北依次为1号楼、2号楼、3号楼和4号楼(一栋四合式围楼)4号楼西侧为5号楼,2号楼西侧是一栋称为文化苑的二层楼。整组建筑为清末西洋古典折中主义风格,在西洋柱式和拱券做法中夹杂了许多中国传统砖雕花饰。
学堂大门由四个中西合璧式门柱和三组大门组成,1号楼地上二层,砖木结构,三角桁架,立面造型丰富,由中西合璧的砖壁柱将立面纵向划分成十一间,中央三间带前廊。2号楼地上二层,三角桁架,坡屋顶,灰砖清水墙,立面用壁柱纵向划分,以砖砌线脚突出腰檐,房檐用砖出橡头效果,檐上为女墙,窗洞均为拱券式。北立面为通长走廊,装饰朴素,没有砖雕。3号、4号楼是个围楼,窗户为平券,壁柱纵向分割房间,砖线脚的腰檐、屋檐和女墙,围楼内院是围合贯通的走廊。5号楼地上二层,砖木结构,纵向排列七间,南立面为通长走廊,上带木栏杆和西洋图案倒挂子。北立面为西洋壁柱,灰砖清水墙,木桁架。
文化苑是一个独立的四合院建筑,正房为一座平面呈方形的二层楼,三角析架,四坡屋顶,屋顶中心处置一天窗。建筑正立面五间,一层为拱券形门窗,二层方窗,前外廊延伸至二层,两侧为上下木楼梯。二层楼以南是一组四合院,内走廊贯通全院。四合院为一层平房、三角析架,保留近代红机瓦,走廊为方柱,上置近代图案的倒挂楣子和雀替,屋檐上带挂檐板。院中有一座高约2米的三一八遇难烈士纪念碑。

文物遗存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鲁迅先生的雕像
(1881—1936年),姓周,名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笔名鲁迅,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至宣统元年(1909年)在日本留学。初学医,后弃医习文,以改变国民精神,发表《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抨击改良派。参加革命团体光复会。民国元年(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5月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佥事等职。民国七年(1918年)初任《新青年》编辑;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民国九年(1920年)8月,先后到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兼职任教。积极支持或参加发起新潮社、语丝社、莽原社、未名社等进步文学团体,主持编辑《语丝》《莽原》等周刊杂志。支持女师大进步师生驱逐校长杨荫榆的斗争。先后创作完成《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文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民国十五年(1926年)8月,为躲避段祺瑞执政府迫害,离京厦门,任厦门大学教授。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任中山大学教授;10月抵上海,与结为夫妇。后参与发起组建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团体,与郁达夫、柔石等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1月22日至28日,在北京大学二院、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北平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作了5次著名讲演,促进了北平左翼文化的发展。民国三十五年(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鲁迅著作集有《鲁迅全集》《鲁迅译文集》《鲁迅日记》《鲁迅书信集》。
(1904—1926年),号素予,女,原籍安徽合肥,生于江西南昌。民国七年(1918年)秋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民国十二年(1923年)秋,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预科,后升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在校期间,当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组织领导反对校长杨荫榆封建管教的学潮和女师大复校斗争。民国十五年(1926年)三一八运动中,担任女师大队伍指挥,组织女师大学生参加天安门集会和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在执政府门前遭军警镇压,身中数弹,英勇献身。
(1902—1926年),字先哲。女。湖南湘阴人。民国二年(1913年)考入湖南女子师范学校,受教于杨昌济、徐特立等进步教育家。民国十四年(1925年)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预科,同年冬加入中国国民党。杨德群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及妇女解放运动。民国十五年(1926年)三一八运动中,随女师大队伍参加国民示威大会。在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时,遭军警镇压中弹牺牲。

活动建设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25日,女师大召开追悼大会,悼念刘和珍、杨德群烈士。鲁迅作《》一文,以示痛悼。
民国二十年(1931年)3月18日,在三一八惨案5周年纪念日,女师大师生在校园内为刘和珍、杨德群烈士建立了纪念碑。

保护措施

1984年,京师女子师范学堂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定为
2006年5月25日,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被核定并公布为
2021年3月,京师女子师范学堂被北京市文物局确定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旅游信息

地址

京城女子师范学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45号。

交通

北京市内乘坐公交车52路西单路口西站,1路西单路口东站,22路、109路西单路口南站;西单站。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