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村程氏宗祠

共 2103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11:27

历史沿革

兴村程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前进被火毁大部。
清代后期重建,仍保留有明代建筑风格。

建筑布局

结构

兴村程氏宗祠有三进,硬山顶,祠堂构架为穿斗式与抬梁式相结合,门楼为五凤楼木栅门建筑。祠深58.6米,宽22.6米,檐高7.5米,建筑面积1324.36平方米。第一进为门厅,西承天井,天井两侧为回廓;第二进为享堂(明伦堂);第三进为寝殿。
兴村程氏宗祠

特点

兴村程氏宗祠依坡而建,巍峨壮观。屋顶高低错落有致,为硬山式,屋脊上有砖雕配饰,门楼两侧有圆门直通大堂,皖南一般祠堂中少见;巨大天井每边四根花岗岩石柱支撑,给人强烈的空旷与博大之感;祠内柱础形式多样,既有覆盆式又有鼓墩式,较为特殊;额枋、斜撑、雀替等部位满堂木雕,线条清晰,构图流畅,形态逼真;第三进高于第一、二进2米,石栏中间故意留出一宽约3米的开口,较为特别。

主要建筑

门厅

门厅,七开间七檩三步梁对金造,卷棚轩顶,中为“人”字轩草架,轩顶望砖建造时未施,月梁与枋之间一般两个梁袱作为支撑,五架梁与三架梁与脊檩之间童(脊)柱底施方形平盘斗,柱与梁之间多设有雀替,檐柱与檩(枋)之间用斜撑支撑,斜撑多雕刻动物图案,雀替、梁袱多施以如意、蝙蝠、云草纹饰,架梁与月梁两端刻有象牙纹饰。两侧厢房,外开门洞,双拼木门。两侧檐柱(各4根)为花岗岩质方形条石柱,地面为斜方格纹三合土制。明间面阔4.9米,次间面阔3.1米,稍间面阔2.95米,尽间(厢房)面阔2.75米,通进深7.6米。明间、次间、稍间(部分)为“八”字形(凹形),明、次两间范围内建木栅栏门,正面墙壁绘有墨画,有龙凤植物祥云等纹饰,正面额枋、梁袱雕刻有戏剧故事、三纲五常为内容纹饰,斜撑狮子戏球、人物纹饰。柱础为方形、方墩形,均为花岗岩制。
庑廊及前天井,庑廊为三檩抬梁构架,以山墙为脊,单面坡顶,三架梁上童柱架卷棚轩顶,望砖未设。临天井面立柱6根,其中中间4根为花岗岩质方形条石柱,五开间,月梁上一梁袱(明间二梁袱)架枋,梁袱、枋上雕刻有吉祥如意题材之纹饰,柱梁之间设雀替,柱枋檩交接处用斜撑支撑,斜撑多为狮子戏球纹饰。明间4.3米,次、稍间为3.3米,进深2.75米。地面为斜方格纹三合土制,柱础为方形花岗岩石材制。
天井平面为正方形,门厅后檐至享堂前檐甬道原为花岗岩条石砌铺,两侧为泥土,现条石不存。
兴村程氏宗祠

享堂

享堂,九檩八步构架,穿斗式与抬梁式相结合,草架轩顶,前有卷棚,卷棚内月梁为双狮戏球纹饰,轩顶上施望砖。梁枋之间设梁袱,梁上童柱下设方形平盘斗,柱梁之间施雀替,柱、枋、檩交接处架斜撑,其纹饰与门厅基本相同。明间照壁皮门已失,但额头尚存,题“紫气东来”四字。享堂为五开间,明间面阔5.1米,次间面阔4.5米,稍间面阔4.25米。
享堂临两侧天井4根檐柱为方形花岗岩条石制,柱础为瓜墩形、方形、方墩形,均为花岗岩制。后天井,平面为长方形,为花岗岩条石砌筑,中间低于享堂平面0.3米,为平铺式,无地沟。两侧厢廊原建有木梯作为享堂与寝殿的通道。

寝殿

寝殿,七檩六步构架,穿斗式与抬梁式相结合,草架轩顶,前有卷棚,卷棚内月梁为双狮戏球纹饰,轩顶上施望砖。其架构与享堂相同,木架构件雕刻纹饰与享堂基本一致。享堂地面高出享堂地面2.2米,斜方纹三合土地面,前临天井处制垂帘柱头石栏杆,两侧稍间为后厢廊山墙,墙中门洞,设双拼门,临天井处檐柱为方形花岗岩条石柱4根。面为五开间,明间面阔5.1米,次间面阔4.5米,稍间面阔4.25米。

文物遗存

木雕纹饰
兴村程氏宗祠内的木雕纹饰众多,大致分为人物图案和动植物吉祥图案,题材多以民间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为基础进行创作和雕刻的。在对人物和环境的表现上,手法均很简练,常使用象征和夸张的方法,构成手法很像舞台布景,有戏剧特写镜头之感。祠堂内各种木雕图纹比比皆是,凡木质构建均饰有雕琢,共计210余件,涉及人物故事、吉祥图案等20余组之多。在斗拱、脊吻、梁枋、柱础,沿天井四周整齐的栏板上,细工雕琢着各种图案,或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或花草鸟兽生机勃勃,雕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其图案生意盎然,人物风情,弈棋览书,坐站行至各异,老翁顽童,文生武将,奔鹿腾马,梅兰竹菊,使有限的画面似有无限之天地,可任日月星空,曲水弯环,游鳞潜没。

保护措施

2004年,兴村程氏宗祠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兴村程氏宗祠被国务院公布为

参观指引

地理位置

兴村程氏宗祠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兴村村。

交通指引

黄山市黄山区政府距兴村程氏宗祠7公里,可自驾或打车前往。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