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2014年12号)

联合创作 · 2013-12-30 00:00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数字出版内容
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

新出政发〔2013〕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步伐,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现就加强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本意见所称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是指将出版主体和著作权人拥有的数字出版内容资源进行集成整合,以分销投送数字出版内容为主营或兼营业务的网站、客户端以及其他数字出版内容交易渠道和数字阅读服务体系等网络出版的主要传播载体。作为数字出版产业链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是聚合、投送优质数字出版内容的重要枢纽;是贯通内容提供者与消费市场的重要节点;是数字化时代新闻出版企业为读者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重要渠道。
  2.目前,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电信运营商、技术提供商、智能终端生产商以及电子商务企业等纷纷进入数字出版内容传播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数量众多、规模不等的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既相互竞争、互为促进,同时也存在缺乏规划、散而不强、管理缺失等问题。一方面,许多未经许可的大众阅读与综合服务型内容投送平台同质化倾向凸显,优质精品内容匮乏,有些甚至成为传播虚假、低俗和盗版内容的温床;另一方面,面向定向市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专业和教育学习型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发展相对缓慢,细分市场旺盛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众多传统新闻出版机构积累的优质出版内容资源得不到有效投送和广泛传播。
  3.加强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与管理,是推动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构建完善数字出版产业生态系统的现实需要;是促进新闻出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和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打造现代文化传播体系的必由之路;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
  二、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的主要目标
  4.构建技术先进、覆盖广泛、传输快捷的现代优质数字出版内容传播体系。鼓励平台运营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采用先进技术,形成动态聚合、实时分发、精准投送的数字阅读服务系统;充分利用多种网络传播渠道,形成不同类型数字出版内容投送能力;改善数字出版内容消费服务方式,提升人民群众数字出版内容消费满意度。
  5.打造多种主体参与的数字出版内容投送新格局。鼓励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和有实力的电信运营商、技术提供商、电子商务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数字出版内容投送业务,建设大众阅读、专业信息、教育学习以及综合服务等多种类型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形成统筹规划、优势互补、良性竞争、服务规范、有序发展的数字出版内容投送格局。
  6.培育带动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的骨干平台。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在现有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基础上,遴选5-8家获得消费者好评、社会认知度广、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支持其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导向正确、内容优质、传播能力强、用户体验好、善于开发目标读者的数字出版内容投送骨干平台与龙头企业,带动数字出版产业和新型文化消费市场快速发展。
  7.营造健康有序的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运营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机制,引导企业依法有序开展数字出版内容投送业务;规范数字出版产业链各环节间的业务合作,提高协调协作水平;分类评估和推动国家级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正确引导大众阅读取向,培育专业数字阅读和教育服务市场;倡导正版阅读、健康阅读和绿色阅读,打击侵权盗版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三、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的主要任务
  8.丰富内容资源。支持传统新闻出版企业积极开展出版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制作,加快建设和积累优质数字内容资源;鼓励获得内容原创资质的网络出版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丰富内容品种,提高创作质量,推出精品力作;鼓励各类新闻出版企业、技术研发企业、运营服务企业积极开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消费者高尚精神追求,将高新技术与文化内涵完美融合的创新产品,为各类投送平台输送源源不断多品种高质量数字出版内容。
  9.提升技术能力。支持和鼓励平台运营企业研发和引进关键技术,消除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屏障,提高平台技术支撑和应用水平,提供基于多种网络传输渠道,适应多种终端无缝衔接的消费服务。
  10.完善运营服务。推动平台运营服务企业创新建设思路,主动为内容供应商提供内容加工、格式转换、版权加密、市场推广和营销信息等综合服务;不断提高平台的开放兼容能力、聚合发布能力及版权保护水平,提高平台的分类营销和内容推送能力;改善和丰富用户体验,提高需求响应能力。
  11.强化责任意识。各类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是内容传播的责任主体,应对其传播和上线运营的数字出版内容和质量依法依规进行审核监督,并按要求向国家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内容监管数据,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要建立规范的数字出版内容质量监控机制、科学的内容筛选发布流程、严格的内容把关和质量保障体系以及传播有害信息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内容版权审核和确权管理,规范编辑出版标准,建立产品准入制度和上线运营规则,确保为读者提供导向正确、格调高雅、积极健康、质量上乘的数字出版内容。
  12.优化结构布局。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选择,逐步优化大众阅读、专业阅读、学习教育与综合服务平台布局结构。鼓励跨区合作,力避重复建设;鼓励资源整合、倡导优势互补。鼓励建设定位精准、目标清晰、特色突出的专业信息型平台,形成专业内容与读者特定需求的契合互动。着力推动教育学习型平台发展,优先教学内容信息整合,推进教育资源公平分享。
  13.建立共赢机制。制订落实数字出版内容平台相关政策法规、适用标准及配套措施,完善市场公平交易规则。平衡产业链各环节的合理利益,建立收益比例协商、交易信息透明、风险共同分担的良性市场机制。着力扭转优质数字出版内容价值倒挂和过分依赖第三方付费模式的局面。激励内容创新,提升作品质量,充分维护内容提供企业和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创新合作模式,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之路。
  14.健全资质管理。依据《出版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对各种不同业务类型、面向不同消费市场的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采取分类管理方式。从事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及相关业务的企业应依法取得网络出版资质;投送平台发布的应为获得图书、音像、电子、报纸、期刊等传统出版及网络出版资质的企业单位所提供的出版内容,平台运营企业提供服务时应核验内容提供方的资质;直接为个人原创作品提供出版服务的网络平台应依法取得具有原创业务范围的网络出版资质。
  四、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的保障措施
  15、确保正确政治导向。严格遵守新闻出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传播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形态多样的数字出版内容产品,不给违规和有害数字内容产品提供传播渠道;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16.强化内容质量管理。开展数字出版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制作质量的检测与评估,提高企业生产优质精神食粮,传播民族优秀文化意识,引导企业在内容把关、编辑规范、质量保障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改变数字出版优质内容匮乏现状,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17.加强数字版权保护。从法规建设、专有技术、社会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完善数字出版版权保护体系;建立数字出版版权监管制度,持续打击数字出版内容侵权盗版行为,逐步解决数字出版版权授权和使用中的深层次问题;开展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唯一标识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内容提供和投送平台先行尝试建立本企业内容资源标识标准。
  18.统一数字内容标准。加快推进数字内容出版系列标准自主研制以及与国际通用标准对接工作,尽快消除标准多元造成的资源浪费、消费成本高、用户体验差等弊端,为数字出版产业的繁荣发展营造优良生态环境。
  19.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遵循市场规律前提下,引导优质出版内容资源向导向正确、版权清晰、技术先进、交易透明、特色鲜明、服务优良和用户广泛的投送平台适当集中;对认定为国家级投送平台的核心技术研发,予以政策、项目、技术等多方面扶持;支持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提供特色化服务,提升现有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传播能力和信息化服务水平。
  20.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传统新闻出版企业探索建设符合自身资源、技术、资金、人才条件,具有明确目标受众和市场定位的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开展分类试点,推动重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自身特色,完善服务功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1.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成长渠道,以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数字出版相关策划人才、编辑人才、营销人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22.倡导行业自律自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产业链各环节间的充分沟通、互利合作,在凝聚共识基础上,制订行业规则,实现自律自管,促进共同发展。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2013年12月30日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