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河镇
地名由来:全椒得名,说法有二。一是相传古代高阳氏在椒陵山(今县城釜山新村一带)建立古椒国,汉高祖四年(前203),汉高祖在椒邑置县,因椒邑多全姓而得名。二是县城踞山而名。《广韵》:“椒,山巅。”全椒即巅多也。
吴敬梓故居纪念馆
全椒太平古城
2022年9月,2021中国中部百强镇名单揭晓,襄河镇位列第50位。
2021年10月,襄河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329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襄河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襄河镇上榜2019中国中部百强镇,位列第70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襄河镇榜上有名。
2020年4月,襄河镇上榜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名录。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襄河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地理位置]襄河镇位于襄河之滨,总面积124.6平方公里,北部与十字乡相邻、东部与陈浅乡接壤、南部紧邻武岗镇、西部为草庵乡,镇政府西距合肥市100公里,东距南京市60公里,北距滁州市30公里。境内交通便捷,东部紧邻京沪铁路,南部即将通车的宁西铁路贯穿全境,北部有滁全路直达市区,上海至新疆伊宁的“312”国道和S206公路绕城而过,并在境内设站,“312”高速公路合宁段沿城而过,150吨以下船只可经襄河、滁河直达长江。
[行政区划和人口]襄河镇建镇于1949年,是全椒县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91年并镇,1997年7月,城东、南屏办事处成立乡政府从襄河镇划出,2001年12月原八波、城东、南屏、襄河镇三乡一镇再次合并成襄河镇,行政区划和人口历经演变,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全镇镇区面积7.9平方公里,农业耕地面积5.4万亩,辖13个居会、18个村、238个村民组,9所中小学、4所医院。 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高出生率得到有效控制。截至2005年底,全镇人口为110145人,其中:农业人口38028人。人口出生率为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84人。我镇共有5个民族,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其次是回族。 [风光名胜]城南有南屏山,山上竹修林茂,常年郁郁葱葱,是避暑纳凉之佳所。城北古有北极阁,现在其北面建有吴敬梓纪念馆。城中有始建于明隆庆年间,现为省重点文物的“国光楼”(原名为“尊经阁”)。老襄河三折九曲,将小城一分为三,上有古桥六座,名曰白汪、宝林、积玉、涌金、拖板、太平。新襄河两岸垂柳成行,绿树成荫,蓝天倒映,令人流连忘返。河上新建一座太平桥,每年正月十六,四乡八里的群众会不约而同地赶来,从太平桥上漫步走过,燃放烟花鞭炮,焚香祝愿,祈求一年平平安安,名曰“走太平”。
[文化名人]襄河镇乃世界名著《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故乡,文风素享盛名,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清代出现过吴国龙、吴国对、金兆燕、吴檠、郭韵清、薜时雨等著名诗人。座落在奎光楼边的全椒中学,现为省重点中学,其前身是明万历年间的望阳书院,清乾隆中期易名为襄水书院,该校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镇内基础文化设施较为齐全,群众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地形气候]地形多平原,少丘陵,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向暖温带过渡性质,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阳光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季降水丰沛,河水暴涨,冬春雨少,河流水位下降,秋季少雨多旱。
吴敬梓故居纪念馆
吴敬梓纪念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全椒县城西北隅。始建于1959年夏,原址在全椒县城荷花塘畔。1964年闭馆后改作它用。现馆为1984年10月重建,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
襄河水利风景区
襄河水利风景区依城傍水,汇集了自然景观、水利工程、历史人文、观光休闲、健身娱乐等多种元素和功能,是一座富有浓郁现代气息的开放式公益性带状城市公园,全长9.7公里。主要景点有:蒙学文化长廊、儒
全椒太平古城
全椒太平古城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新华路与河湾路交叉路口东南侧,北邻吴敬梓故居、吴敬梓纪念馆,古城一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全椒太平古城(一期)由128栋原真精雕收藏
兴塘坝桥
兴塘坝桥位于襄河镇太平桥北0.5公里,时代为宋,类别为古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为全椒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全政[2007]32号。保护范围:四周外沿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
白衣遗址
白衣遗址位于原南屏乡(现属襄河镇)西4公里白衣村民组,时代为商周,类别为古遗址,面积为12000平方米。为全椒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全政[2007]32号。保护范围:遗址四周外沿2
全椒古城村遗址
全椒古城村遗址位于原八波乡(现属襄河镇)古城村民组西100米遗址四周外沿100米,时代为新石器,类别为古遗址,面积为平方米。为全椒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全政(2007)32号。保护
历史沿革:
四千多年前为椒国。
春秋时期改为椒邑。
汉高祖四年(前203),改为全椒县。
东汉建武二十七年(51),改为全椒侯国。
汉建安十一年(206),国除,改为全椒县。
南齐,改为嘉平县;梁朝,改为北谯县。
隋开皇九年(589),改为滁水县。
隋大业年间,改为全椒县。
后一直沿用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