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哲罗姆

共 680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07-07 18:26

圣哲罗姆生于340年前后,成长于罗马,本来醉心于古典文学,因为在梦中受到天使谴责,最终放弃了对于古典文学的沉迷,致力于学习教义,成为著名的《圣经》学者。他将《圣经》翻译为拉丁语,是最有学问的古代学者之一。

年轻的圣哲罗姆在游历东方时,来到安提亚,生了一场大病。在病种,圣哲罗姆看到异象,天使对他进行审判。病愈之后,圣哲罗姆只身前往旷野,研习教义,旷野中的学习是一种苦修,传说曾有一头狮子,拔掉了他掌中的刺,从此以后,猛兽成为圣哲罗姆在旷野中的忠实伴侣。

圣哲罗姆在旷野中苦修的经历,是众多画家热衷的题材之一,文艺复兴的诸多画家都画过这一作品。根据记载,旷野中的圣哲罗姆只有30多岁,但画家无一例外地将他描绘成一位老者。在达芬奇的作中,也是如此。

画中的圣哲罗姆身体消瘦,眼眶深陷,身体就如一尊置身于旷野中的雕塑,与他棱角分明的线条相对,画中匍匐在他前方的猛兽反而显得线条柔和,柔软温顺。

圣哲罗姆的头、颈、肩、前胸都裸露在外,肌肉紧绷,线条清晰可见,展现了达芬奇精湛的解剖学功底。圣哲罗姆正在用右手的石头击打自己的胸膛,他张开嘴,双眼睁大,向天乞求慈悲,狮子似乎也在低吼着应和他。

画中圣哲罗姆的手势、眼神和向天乞求的姿势,无不呈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冲突。恰如达芬奇所述“绝望”:给失望者一把尖刀,让他用手撕破一幅,用另一只手撕扯伤口。达芬奇正是通过这些场景和动作的描绘,生动地传达出画面表达的悲观主义氛围。

作品艺术价值:

※ 画作展现出达·芬奇精湛的素描和解破学功底;

※ 达·芬奇用人物的手势、眼神和表情,表现人物内心;

※ 通过细致的描绘,达·芬奇以周边环境烘托画面气氛;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