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下街道何家庄村

联合创作 · 2023-09-02 09:37

2017年12月,何家庄村入选2017年山东省卫生村名单。

何家庄村位于莱城西15公里,镇政府驻地西7公里处。村地处长埠岭,呈元宝形。村东为石家泉村,村西为杨庄镇凤凰官庄村,村南为鲁西村,村北为许小洼村。人口1380人,耕地1918亩。

据何氏谱碑记载:明景泰四年(1453),何赵两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建村,原名赵庄,后何姓户数多,改称何家庄。何家庄现有何、李、刘、王、吴、靳6姓,以何、李占人口最多。

明《嘉靖莱芜县志》载:“辛兴保•何家庄。”1945年属鲁西区,1951年隶属方下区;1958年属鲁西人民公社,1959年3月归属方下人民公社,1984年3月属方下办事处,1987年归属方下镇至今。

何家庄1951年有了变工组,1953年进入互助组,全村十几个互助组。1955年进入初级社,何培兰、何允连为社长。1956年秋后,全部进入高级合作社,1958年加人人民公社,与龙尾、大小桥沟、凤凰官庄、胡宅、太平官庄、梅家官庄划为四营。“大炼钢铁”时,何家庄分为9个小队,每队分支60个炼铁炉,当时称“一脚蹬”。要求进入四化:生产战斗化、生活集体化、行动军事化、思想革命化。全村9个队分5个食堂,每10天发一次票,大人小孩一样,吃公共食堂。这样坚持一年时间后改为家庭自炊。

何家庄历史悠久,名人名事颇多。相传明朝末年,何氏高祖何万羊,种地千顷,羊万只,当时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为保卫祖国,解放人类,英雄辈出。英雄何荣贵在齐鲁大地广泛传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就有8人。

何家庄自古经济较为发达。解放前,织布就已经成传统手艺,到50年代发展成集体副业,50多部织布机,成为邻村穿衣的主要来源,在莱芜属最大的织布中心地。1963年开始配酱油、食醋。一开始用毛驴作动力,后换上柴油机磨香油、轧棉花。1963年在村南建成马蹄形小饮窑l座,生产黑砖,经营甚好,年终村民分利人均5元。到1979年,迁到村北建起14门的大型窑厂,设计能力年产500万块,成为村庄集体收入的一大来源。三中全会以来,何家庄人依靠党的好政策,充分发挥地势条件,在村两委领导下调整农业结构,建起温室大棚50多个。1986年,开始在长埠岭上种西瓜,到现在已发展到500多亩。何家庄西瓜个大、沙瓤、润甜。1994年,开始养仔猪,到2000年底,全村已发展到280户,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全村年存栏量达到4万多头,近百户仅此一项年纯收入达3万元。

何家庄注重道路和水利建设。1970年建造起一座蓄水12万立方的水库,并配套完善了提水设施,后承包给个人养鱼浇地两用。1994年,修通了通往泰莱路的沥青路,1994年修筑起村东、村西两条混合土路。1997年通了南北大街。

何家庄人思想较为先进。20世纪60年代,全镇第一台8马力的拖拉机开进村里,1968年用上电,1976年建水塔,200户人家用上自来水。1994年被省畜牧局评为畜牧强村。1996年,全村挂牌十佳文明户370户。

何家庄,不愧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村庄。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何家庄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