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
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
共 2085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11:27
历史沿革
洪桥始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廊桥,当年叶挺将军常在桥廊与群众促膝谈心。
1998年,旧址被修复,并举办了军部陈列及图片展览。
1999年10月,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正式对外开放,并成为新四军历史上五处旧址之一。岩寺文峰塔南面有一座凤山台,叶挺、陈毅等曾登台阅兵,又称为“点将台”。台上原有三榭,中间一榭供奉佛像,左右二榭供人憩息。大门上有“凤山灵境”四字镌刻,中榭悬有“中天绩翠”匾额。
图册
建筑布局
旧址
这里也是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集中地旧址,位于荫山巷的金家大院。大院是一组清末徽派古民居建筑群,包括四幢三间两层的砖木结构楼房,及前后院落,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军部机关及其下属机构卫士排、军需处、参谋处等同时设在军部附近的百姓家中,机要科及电台设在军部以余米的洪桥。
主要建筑
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岩寺历为皖南重镇,是南路登临黄山的天然门户,素有"黄山南大门"之称。这里历史悠久,地理优越,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明嘉靖时期,岩寺已成为"鳞次万家,规方十里,商贾云集"的繁华重镇;现为黄山市徽州区政府所在地。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2月,新四军军部下达命令,要求南方十三个边区的红军游击队赶赴皖南岩寺集中。4月5日,军部从南昌移驻岩寺,设在荫山巷金家大院内。叶挺、项英、袁国平、陈毅等军部首领随之到达。
1938年3~4月,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及直属部队7000余健儿陆续到达岩寺集中。4月20日在岩寺文峰塔下接受国民党第三战区的点验,部队完成了组编;加强军政训练,强化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练习射击、刺杀、爆破、投弹等军事技术,增强部队战斗力;在江家祠堂创办皖南修械所,弥补装备不足,改善武器装备;通过办夜校、识字班及各项演出等活动,在当地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帮助地方建立党组织,在潜口恢复中共皖南特委,成立"皖南青年救国会""抗日青年工作团"等抗日群众团体。
1938年4月28日,新四军召开东进抗日誓师大会,组建抗日先遣队,揭开了东进抗日的序幕。5月5日,军部撤离岩寺,各支队及直属部队陆续离开岩寺地区。
旧址及纪念地范围包括∶军部旧址金家大院(含叶挺住处、政治部驻地、项英住处),军部机要科所在地洪桥,新四军练兵场、点验处文峰塔及凤山台。
军部旧址金家大院,位于荫山路22号,坐北朝南,北靠丰乐河,是典型的清代末期建筑。砖木结构楼房、平房组成一个建筑群体,包括围墙、回廊(美人靠),庭院及前、后花园。其占地约3000平方米,环境清静优雅。1938年叶挺住在金家大院居中楼房(即金霭时宅),左右的金霁时、金雨时宅分别为项英住处和政治部驻地。
机要科旧址洪桥,位于军部东百米,为三孔石构平桥,桥上置廊,横跨颖溪河水,始建于明代。桥西有十平方米的小屋"香积",为当年新四军军部机要科(电台)驻地。距洪桥西4米处,有一座明代正德十一年所建的"进士第"烧雕门楼。门楼烧制的高浮雕精妙绝绝伦,有着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新四军练兵场、点验处旧址岩寺文峰塔、凤山台。新四军在岩寺集中整编时,这里是战士练兵的主要场所。4月20日叶挺、陈毅等军部主要负责人在此台阅兵,召集新四军官兵接受国民党第三战区的点验,至今人们称塔边的凤山台叫"点将台"。文峰塔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七层八面,现高62米,是古徽州最高的地表建筑。凤山台红岩石砌筑,原为水口而建,通往徽州府的大道从中而过。台上原有楼阁。2003年,当地政府对塔、台进行了抢修,并将原来练兵、点验场辟为草坪广场,建立了供市民游憩的公园。
作用价值
岩寺是南方八省红军健儿的集中地,是新四军的成军地,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出征地。它在抗日战争史、中国革命史、党史上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新四军军史上五处重要的军部旧址(汉口、南昌、岩寺、云岭、盱眙)之一。2011-2013年当地政府在金家大院北侧丰乐河畔建立了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的"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布置了展陈,再现了新四军在岩寺这一段时期的光辉历史。
所获荣誉
1995年,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被公布为黄山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保护措施
1981年9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荫山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