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房

太平山房

共 2230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11:29

历史沿革

太平山房始为陈氏公堂,明永乐年间由族人陈馨(名熙,字孟贤号积善)揖资建造。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改建公堂作学馆,以便诸郡生童赴金陵乡试投宿和兴办义学,时秋浦县(今贵池)邑令钟学题匾“聚德堂”赠之。
清咸丰二年(1852年)扩建前进,成现在规模,成为了江南一带著名的治学之地。
1985年10月,安徽省文化厅拨出专款,对其墙体、屋面、木构件、油漆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修缮。
太平山房

建筑格局

太平山房呈长方形,坐北面南,通面五开间计15米,进深三进71米,占地1100多平方米,正门前原有一方高大照壁遮掩大门,取意“关门闭户掩财飞”。依据中国传统风水学,照壁可以使得祠堂建筑内的“气”能够聚而不散,按照现代建筑空间艺术的法则是对于空间的限定和围合,创造了特定的艺术环境。正门墙壁为五层四脚牌坊形,顶高10米,斗拱飞檐,坊顶是块“鲤鱼跳龙门”浮雕,下镶嵌一块勒刻“积善流芳”石匾,匾下是砖雕八仙图,神情妙肖。大门门榻上雕刻“双龙戏珠”。石匾和浮雕两侧是“凤落宝地”和“麟吐玉书”山水壁画,整个正墙,白粉涂底,花砖镶边,壁画映带。
太平山房为三进六脊砖木结构,三进式的房屋构造,每进都有门厅、正厅,两厅之间有廊庑连接,组成四合小院。每进房屋有正脊两个,一二进、二三进间屋脊,构成“工”字形。
每进各有一大天井,东西各有两个小天井。天井透出的光线射入了山房内,春风浸润的绿色在天井下方的空地里苏醒。内部满堂柱造的抬梁式梁架结构有明柱116根,都在合抱之上,画梁雕栋有山水人物、飞鸟走兽。后进为楼台,花楼四周有大理石浮雕、花柱栏杆、石柱、石阶、雕花窗棂。这是中特有的天井了。
天井是缩小的自然空间,既是“天人合一”理念在徽派建筑中的体现,是建筑空间的补充。天井除了具有采光、通风的功能外,还可集聚屋面的雨水,徽州人称之为“四水归堂”,即四方之财如房顶上的雨水,汇集于天井内,不致于外流他家,俗称“肥水不外流”,寓意财富的积累。西晋文学家陆机有两句诗,曰:“侧间阴沟涌,卧观天井悬”,这或许是天井最早的来源吧。天井简单地说是为了采光、通风,通天地,从风水布局来讲则是聚财聚气。
太平山房屋顶是两坡顶,山墙高出屋面,高出屋面的山墙具有防火作用,这种山墙叫做“封火墙”,但是在很多地方都讹误成“风火墙”了。为了适应屋面的坡度,“封火墙”一般都做成台阶状。这和河边的码头很相似,于是这种台阶状的封火山墙又被形象地称作“码头墙”。这种建筑形式是将房屋两侧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为了避免山墙距屋面的高差过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形式,既节约了建筑材料,又使山墙面高低错落,富于变化。码头山墙造型,从功能上有效防止了火灾的蔓延,从建筑美学上,它冲破了一般墙壁面的单调,增加了韵味。“封火墙”本是按照其功能来命名的;“码头墙”则是根据其形象来命名的。如今以讹传讹,成为“风火墙”和“马头墙”。
太平山房

建筑特色

依据中国传统风水学,确定村落或祠堂的位置、方向,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理想的村落或祠堂,背后要有山冈作为屏障,这叫“靠山”,靠山也叫做“祖山”。而理想的靠山又是绵延的山脉的尽端。山脉的蜿蜒走向,好象是“龙”一样。长长的山脉,就叫“龙脉”。太平山房背依龙王山,南临南阳林场,正是遵循了这种风水学的理念,是山环水绕、藏风聚气的宝地。
太平山房从建筑学角度来看,同大多数祠堂建筑一样采用砖木结构,是有一定道理的。祠堂的规模大小不同,但是建筑的支撑体系大都是木材。一般情况下,墙体都不起结构作用,很多砖墙都是“空心砌”的。墙体的外面表层是砖,内部则是填上土的,这些墙的稳定性还要靠柱子来加固。即使砖墙倒掉了,木结构依然可以支撑着房屋不会倒塌,所以过去有“墙倒屋不塌”的谚语。这样的房屋对于地震灾害有很好的防御能力。祠堂建筑要求能够经历久远,所以要采取措施防止柱子朽毁。地面的潮湿,是柱子毁坏的重要根源,所以祠堂建筑木头的柱子都不直接立在地面上,柱下都垫了石制的柱础。柱础既承受压力又防止潮湿,而且又在人们视线经常接触的地方,所以柱础是十分重要的部件。在中国建筑的传统里,凡是重要部件就必须特别加以美化,所以祠堂的柱础总是加工的较为精美。由于祠堂祭祀内容复杂,不是一个大厅可以解决的,根据不同作用的要求,祠堂实际上是个多功能的公共建筑。而中国的木结构建筑又不适宜建造高层的建筑,所以用四合院的方式来组织空间,是最为灵活和适用的。

文物遗存

太平山房后进两壁遗存有镶嵌着乾隆、咸丰年间的3块石碑。

作用价值

太平山房具明清建筑特色,在安徽省古建筑中较有特色,尤其是作为学馆建筑,对研究古代教育和科举制度有较好的价值。

保护措施

1985年,太平山房被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7月,太平山房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

参观信息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