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古镇
同里古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是一座活着的古镇,宋代建镇,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众多,包含一园(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二堂(崇本堂、嘉荫堂)、三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以及珍珠塔、罗星洲、南园茶社、穿心弄等知名景点,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成为许多影视作品的最佳取景地。
自然环境
气候条件
同里古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四季分明,季风发达。
人文历史
历史发展
同里古镇历史上溯至六千年前,先秦时成集市,旧称“富土”;唐初因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将旧名富土两字相迭,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
文化典故
据清嘉庆《同里志》记载,从宋元明代起,同里已是吴中重镇,由于它与外界只通舟楫,很少遭受兵乱之灾,便成为富绅豪商避乱安居的理想之地。
主要景点
景点总述
同里古镇的主要景点有明清街、耕乐堂、同里湿地公园、王绍鏊纪念馆、松石悟园、陈去病故居、罗星洲、南园茶社、崇本堂、嘉荫堂、三桥、退思园等,各具特色。
退思园
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以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内宅建有南北两幢楼(总共十楼十底),以园主字名为畹芗楼,是园主与家眷起居之处。两楼之间由“走马楼”回廊贯通,南北一式落地长窗,五楼底挂落栏槛,檐廊相接,典雅明敞。复廊东西两侧各设楼梯,雨天不走水路,晴天又可遮阳,又为主仆上下时避让。畹芗楼下另设下房数间,供侍者居用。内宅为园主居住及藏宝重地,因此内宅两侧石库门均用清水方砖砌成,以防火防盗。砖木结构的封火门,据说在同里的明清建筑中,仅此两扇尚属原物,其余都为近世复制。
三桥
三桥是指鼎足而立、相距不足50米、静卧同里古镇区的三座古石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如三尊精美的石雕,跨三圩,越两港,呈“品”字形,屹立于三河交汇处,自然形成环行街道。凡逢婚嫁喜庆,在欢快的鼓乐鞭炮声中,喜气洋洋绕行三桥,口中长长念一声“太平吉利长庆”,沿街居民纷纷出户观望,上街道喜祝贺;三桥在同里人的心中,象征着吉祥和幸福。2011年,吴江市人民政府公布同里走三桥习俗为第四批吴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嘉荫堂
嘉荫堂位于竹行街尤家弄口,建于民国11年(1922),四进,门窗梁栋雕刻精美。房主柳炳南,北厍【shè】人,先于芦墟开设油坊,发迹后迁于同里营建宅第,共耗白银两万两,与诗人柳亚子同宗。主建筑仿明代结构,俗称“纱帽厅”,因梁头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故名。该庭院高大宽敞,肃穆庄重。五架梁两侧中心刻有“八骏图”,梁两端刻有“凤穿牡丹”,梁底则刻有“称心如意”、“必定高中”等图案。“纱帽翅”(即梁头棹木)上刻有《三国演义》中的“古城会、三英战吕布”等八幅戏文透雕,形象逼真,呼之欲出。
崇本堂
崇本堂位于富观街长庆桥北堍,坐北朝南,面水而筑,东南与嘉荫堂隔河相望,西与长庆桥等三桥相望。钱幼琴,同里人,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购买顾氏“西宅别业”部分旧宅翻建,有门厅、正厅、前楼、后楼、厨房等五进,占地虽不足一亩,建筑体量不大,但非常紧凑和精致。
陈去病故居
陈去病故居是一处古朴的清代民居,占地1364平方米,门楣上方原有“孝友旧业”匾额,进门有半亭、家祠旧迹,百尺楼、浩歌堂等建筑。浩歌堂面阔三间,1920年此屋落成时,陈去病适阅香山的“浩歌行”,欣然神会,取名“浩歌堂”,是会客之所,堂中原悬有“女宗共仰”及“浩歌堂”横匾。“女宗共仰”匾系孙中山先生褒扬陈去病之母倪老夫人“鞠育教诲,以致于成”而亲笔所题,百尺楼藏书和写作的地方,一楼一底,十分简朴,所著《百尺楼丛书》,即以此楼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