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92号,占地18万平方米,是解放后为纪念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陵园主体有正门、广场、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形的封土。现有景点和游乐场所16处,集纪念、科普于一园。墓道两旁有20个大花坛,四季鲜花不断;墓上密铺青草,四周松柏常青;陵园东部有中朝人民血谊亭和中苏人民血谊亭。园中人工湖还有湖心纪念亭,横匾上书“血祭轩辕”,为董必武所题。
自然环境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人文历史
历史发展
1927年12月11日,由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领导的广州起义,经过了6天英勇战斗后失败了。敌人在广州屠杀了起义军民5700余人,部分烈士遗骸丛葬于红花岗。
建国后,广州市政府在当年烈士牺牲的红花岗兴建了这座富有民族风格的烈士陵园。
1957年正式对外开放。陵园总面积18万平方米,分陵区和园区两部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大门石壁上刻周总理题写的“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气魄雄伟。
1962年7月,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被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6年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全国红色之旅百个经典旅游景区之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被市委、市政府、市精神文明办评为广州市“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历史事件
1927年12月11日凌晨,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迫害和屠杀,在当时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以及叶挺、叶剑英、苏兆征、聂荣臻、徐向前领导下,发动了广州起义,崔镛健等150多名朝鲜人和苏联驻广州领事馆人员也参加了起义。由于敌强我弱,起义最终失败,在14日至19日的6天时间里,有57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广州起义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辛亥革命红花岗四烈士墓)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由陵、园两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包括正门、广场、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圆拱形的陵墓、辛亥革命红花岗四烈士墓、叶剑英墓、中朝人民血谊亭、中苏人民血谊亭以及血祭轩辕亭等。
纪念碑东面是圆形拱形的烈士陵墓,墓冢直径43米,高6.2米,封土上铺青草。这种铁线草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象征着烈士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革命精神。
墓冢四周是一圈围墙,为花岗石砌成,墙体中镶嵌着40多根白云石栏杆,每根栏杆均镇坐着一只仰天欢笑的石狮子。墓冢正面一块特大的青石板上镌刻着朱德题书的“广州公社烈士之墓”八个大字,是陵墓的主碑。1987年十二月十一日广州人民政府在墓冢东面的墙上镌刻上《广州起义碑记》。
陵园东面,坐落着一个八角湖心亭,亭上悬挂着董必武题书的“血祭轩辕”牌匾。这是为纪念广州起义后被俘就义,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陈铁军、周文雍两位烈士而修建的纪念亭。
湖心亭的东面还有两座规模较大的纪念亭:一座是为纪念在广州起义中为中国人民献出生命的150名朝鲜战友而修建的中朝血谊亭;另一座是为当年参与广州起义被杀害的苏联驻穗副领事及馆员而修建的中苏血谊亭。
推荐玩法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坐落在岗地湖畔,纪念性建筑物和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在一片青山绿水之中点缀以碑亭桥榭,在遍地红花的坡地中交织着石道幽径,整个陵园风景秀丽。每年举办菊展、迎春花市、灯会等活动,每逢节假日,尤其在清明节前后,广大的青少年会到这里举行扫墓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早春时节,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花卉馆草地上的玉兰花开得正艳,白花如雪、红花如霞。近看,随着淡淡的清香,令人感受到玉一般的质地和高雅气质;远看,因株高大、花多且艳、迎风摇曳、神彩奕奕,又多了几分喜庆祥和,令人深深感受到“羊城春色关不住”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