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馆(新馆)
安徽博物院新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怀宁路87号,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作为毛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个省级博物馆,“安徽博物院”使用毛体字作为招牌字。2011年,安徽省博物馆更名为安徽博物院。安徽博物院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文历史
历史发展
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博事业,在合肥成立了合肥科学馆、皖北文管会,在芜湖成立了芜湖科学馆、皖南文物馆。
1953年4月23日,在合并上述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
1956年2月工程竣工,同年11月14日安徽省博物馆正式成立,是当时全国四大样板馆之一。
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陈毅同志题写了馆名。
2001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保留老馆,规划新馆。2005年12月,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为主的文化博物园区项目正式立项。
2007年1月16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奠基;8月,安徽省博物馆展览陈列大楼被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月,安徽省博物馆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0年5月17日,江泽民同志视察了安徽省博物馆并亲笔题词。6月,安徽省博物馆进入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行列。
2010年12月28日,安徽省博物馆更名为安徽博物院。
2011年9月29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老馆大部分文物搬入新馆继续展出,老馆开始以陈列安徽近现代特色专题为主。
2013年,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被国务院核定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江淮撷珍
江淮撷珍展示江淮大地的金银器、玉石器、漆器、铁画、竹木牙角器。这里展示的数十件馆藏古代工艺珍品,精微工巧,反映了时代风尚和审美情趣。
新安画派
新安画派形成于明清之际,是以新安江流域为活动中心,绘画题材主要依据黄山和徽州山水为表现对象的画家群体。本陈列精选了馆藏新安画派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让观众领会到明清新安地区艺术风貌以及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笔墨韵味。
徽州古建筑
徽州古建筑陈列通过建筑构件、模型、图片等,全景式展示徽州建筑的美轮美奂,又从徽州整体搬迁古民居一幢,原状陈列,使人身临其境,尽情感悟徽州古建的魅力。
安徽文房四宝
安徽是宣纸、徽墨、宣笔、歙砚的故乡,自古以“四宝” 齐全著称于世。本陈列展出了纸、墨、笔、砚四种主要文具,同时还展示了笔筒、墨床、镇纸、水盂、砚滴、笔搁、印章等各种辅助文具。此外,陈列中还设有互动区,观众可尝试造纸制墨等工艺实践活动,从中体验制作文房四宝的雅趣。
馆藏文物
潜山安徽龟化石
1971年发现于安徽省潜山县,地质时代为古新世晚期。该标本为古生物学家叶祥奎教授1979年确立安徽龟属(新属)、潜山安徽龟(新种)的正型标本,对于研究龟类的系统发生和地史分布,以及潜山盆地的古地理、古气候,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蚕形玉饰
1955年5月在寿县城西门蔡侯墓出土春秋时期蔡国玉质装饰品。形状弯曲似玉璜,两面花纹一样,通身刻带形纹7道,带纹上有6道是斜线纹,1道是人字形纹,表现出蚕的动态。头部以穿孔做为蚕的眼睛。中国人民很早就知道养蚕,并把蚕的形状雕刻在各种器物上,但用蚕做佩饰的却不多。
唐三彩双系凤柄壶
1958年安徽省芜湖市出土,直口,伞状盖,盖上附乳钉小纽龙形柄。球腹,圈足。肩上堆贴对称双系。颈饰凸弦纹,形同竹节。肩饰凹弦纹三道。口外壁堆贴模印的葡萄叶,腹部贴模印葡萄和小鸟。造型庄重,装饰生动别致。胎色微黄,釉色美观雅致,是唐三彩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推荐玩法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独特风格。馆内有《安徽文明史陈列》一个基本陈列和《徽州古建筑》、《新安画派》、《安徽文房四宝》、《江淮撷珍》四个特色专题陈列,展出的不少书画文物造型典雅细腻,即使不懂历史价值也能玩味一二。馆内采用高科技多媒体与游客互动,陈列的岩石标本、古生物化石令人感到震撼。新馆东北边是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可与新馆一并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