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羌街道

联合创作 · 2023-08-17 06:25

地名由来:传西晋时武官张羌葬于此,后人渐称村名张羌村。清代时为与村北派生村相区别,取名南张羌。

中国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之张羌街道:传西晋时武官张羌葬于此,后人渐称村名张羌村。清代时为与村北派生村相区别,取名南张羌。

南张羌镇位于温县城东3公里,东临赵堡镇,西接温泉镇,北与北冷乡接壤,南到黄河,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11公里,全镇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万亩,滩区非耕地面积1.2万亩,辖15个行政村,108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7万,现有26个党支部,党员84 1人。素以铸造、制鞋业发达驰名,享有“铸造之乡”、 “鞋业之乡”美誉。

独具特色的工业经济  

多年来,南张羌镇坚持走工业强镇之路。全镇目前拥有各类工业企业835家,其中限额以上l 9家,限额以下82家,个体工业728户,初步形成了以铸造、制鞋、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产品畅销江、浙、沪等27个省、市。自治区,尤以铸造、制鞋业最具特色,年产各类铸铁、铸钢、精密铸件10万吨,各类高中低档,门类齐全的皮鞋、劳保鞋、凉鞋、棉拖鞋、沙滩拖鞋突破2000万双,特别是劳保鞋出口北美、欧洲、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产业支撑。

丰厚的自然、人力资源  

南张羌镇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是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适宜种植棉花、油料、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以盛产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四大怀药""而享誉海内外。初步形成的6000亩怀药GAP种植基地,6000亩工业原料林基地、6000亩优质小麦种子基地和6000头(只)牛羊养殖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滩区国有1.2万亩非耕地,为工业发展储备了丰厚的土地资源,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蓬勃发展的乡镇、村办集体企业到现在遍地开花的民营经济,几十年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熟练工人和企业管理人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

优越的发展环境

有线电视入户得到普及,柏油路、水泥路实现了村村通;村村建立了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立了“四有一落实”卫生长效机制;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建设,为张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通过-“三零”土地政策、廉价供电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投资优惠政策以及“效能革命”的开展,不断提高政府服务职能,发展软环境,着力打造“诚信张羌”,全力创建“平安张羌”,在全镇形成了“亲商、安商、尊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陆庄遗址

陆庄遗址位于温县城东北张羌街道陆庄村南,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南北长25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采集的器物有罐、鼎、豆、鬲、石斧、石铲等。

南张羌任家二门祠堂

南张羌任家二门祠堂位于张羌街道南张羌村,年代为清。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南张羌任家二门祠堂被公布为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渠河赵氏祠堂

大渠河赵氏祠堂位于张羌街道大渠河村,年代为清。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大渠河赵氏祠堂被公布为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陆庄汉墓群

陆庄汉墓群位于温县张羌街道陆庄村。年代为汉。2016年1月22日陆庄汉墓群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大渠河关帝庙

大渠河关帝庙位于南张羌镇大渠河村,年代为清。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大渠河关帝庙被公布为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唐代武德二年(619)属武德县。

宋熙宁六年(1073)属温县,州县、平皋县并入温县中。

万历五年(1577)属太平乡。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属四路三十六地。

1945年为三区南张羌。

1955年属马庄中心乡,为南张羌乡。

1956年撤中心乡,改设南张羌乡。

1958年月并入赵堡乡,10月赵堡乡改建为赵堡公社。

1962年从赵堡公社析出,设南张羌公社。

1983年改为南张羌乡。

1999年撤乡建镇,置南张羌镇。

2015年撤销南张羌镇,设立张羌街道。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