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白镇
地名由来: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马援讨羌族白纳目希汗于此,故名羌白。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羌白镇人口数量为4.63万人,位列大荔县各镇(街道)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
春秋战国时期,大荔境内人烟稀少,随着历史长河的推移,到魏晋南北朝时候,五湖内迁延续至宋隋,各少数民族多入关中平原,形成大荔戎,其中以羌族后代为主,经过长时间与汉民族融合,在羌白地界繁衍生息至今。使这里成为人口约32000人的一个大镇,共17个行政编制村,108个村民小组。
羌白由于独特的气候、土壤、水分条件,种植西瓜历史悠久,享负盛名,羌白西瓜的独特特点——个人、沙甜、皮薄、水分含量高,同时,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四大产业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大棚蔬菜、洋香瓜、梨枣,冬枣等都有大量销售,这些拓宽了市场销售品种,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改变了单一的产品结构。羌白位于临渭、蒲城交界,是大荔的西大门,紧挨108国道,交通十分方便,加之这几年村级道路化建设,大部分道路铺设了柏油,使这里盛产的西瓜、洋香瓜、梨枣等不断地运往新疆、西安、兰州、甘肃等地,打开了羌白的“同州”西瓜的知名度,使注册的“同州”品牌,在社会上增强了竞争能力。羌白所辖17个村的村级班子,村情好,班子团结,富有科技创新思想,带领群众不断增加收入,掌握各种致富技术,使各村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不断贯彻县、市、省、中央的各项政策,使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基层开花结果,促进羌白经济不断发展,使羌白这个古镇、老镇更加焕发青春活力,更加辉煌。
马援(前14~49年),字文渊,东汉名将,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汉光武帝刘秀曾赐予他“伏波将军”的称号,因而后世人也称他为“马伏波”。青年时期的马援无心死抠书本,总想到边郡去养马放牧。王莽当政时他做了郡里的督邮(郡吏),在一次押…… 马援详细信息++
大荔洛渭漕渠遗址
大荔洛渭漕渠遗址时代:西汉地址:渭南市大荔县羌白镇焦家村、太丰村保护范围:遗址宽约40-70米,深1-3米,长约3000米渠道的范围。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20米。2014年,大荔洛渭漕渠遗
历史沿革:
明时属美阳乡。
清时属西南乡,乾隆年间(1736—1795年)时设立集镇;咸丰年间(1851—1861年)设县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设县佐公署。
1949年后,建立羌白区。
1950年,属四区。
1958年,成立羌白公社。
1983年,政社分设建立羌白乡。
1984年,改为羌白镇。
2011年2月,八鱼乡并入羌白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