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坝镇
地名由来:明万历年间,吴氏族人由山东汶上迁此,因此处地势低洼,水灾频繁,村人修筑民堰,堆土筑坝,大坝成,称吴家坝,简称今名。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吴坝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台前县吴坝镇位于河南省的东北角顶端,金堤河与黄河的交汇处,在这里林黄堤终接于北津堤,属黄河半滩区乡。全乡辖37个行政村,人口2.84万,耕地面积2.43万亩。 吴坝乡历届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乡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吴坝乡全面贯彻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全方位的深化农村改革,使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吴坝镇地处偏辟,交通不便又由于受小农意识的影响和其它因素的束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面对这种状况,该乡党委、政府经过广泛调查研究,确定了发展经济,统一思想,全面启动改革,憋足干劲,实施经济发展的大动作。甩掉禁锢着吴坝乡人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模式;摆脱陈旧保守的思想观念;冲破小农意识圈子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发展吴坝乡经济上来。
农业方面,吴坝乡是传统的农业乡,农业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农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立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狠抓了配套工程的完善。为进一步改变生产缓慢发展的状态。自一九九三年,该乡立足实际,打破旧的生产模式,大胆提出了“一稳,二双,三调整的农业发展战略,即稳定农村现行政策,搞好井渠双配套,增加集体和个人的双投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村集体农业结构。目前全乡挖通沟渠32条,机井590眼,完全发挥临黄河,引河水灌溉的优势,建起了两座中型提灌站。全乡累计有效灌溉面积达1.4万亩,旱劳保收田达0.8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启动了因地制宜的种植方式,滩区的沙性地种植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瓜类等,年种植面积达4000亩以上。目前全乡吨粮开发区,立体农业种植得到了推广,林果种植面积达1300亩,形成了以西桥,郑三里果园为骨干的果树栽培基地的雏形。传统的养殖业日益发展,新西兰品种肉兔和肉蛋鸡养殖初具规模。北姜庄村的品种肉兔繁育基地建成,十里井养猪厂规模已居全县一位,穆扬村肉食鸡饲养形成规模,狐狸,山鸡等特种养殖正在俏然兴起。村集体的产业结构也由单一种植业扩展到以运输业,商贸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吴坝镇农业的内外发展经济格局已形成,形成了林成网、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通的格局。
历史沿革:
春秋属齐、鲁、卫、晋4国。
隋代分属济州寿张县、范县。
明、清至民初,分属东阿二区、山东省寿张县三区(夹河)。
1941年属张秋县。
1947年为寿张县第八区。
1949年属平原省。
1952年复属山东省。
1958年属夹河公社。
1963年改称夹河区。
1964年划属河南省范县。
1968年复称夹河公社。
1973年析夹河公社成立吴坝公社。
1974年属范县台前办事处。
1978年设立台前县,属之。
1984年改设吴坝乡。
2013年改置吴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