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玄中寺
共 3079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5-24 09:48
历史沿革
交城玄中寺始建于北魏二年(472年)。
唐贞观九年(635年),唐太宗李世民闻道绰大师盛名,车驾玄中寺,礼谒道绰,“解众宝名珍,供养启愿玉衣”,为文德皇后祈愿祛病,御书寺名“石壁永宁寺”,使玄中寺在国内声名大振。及至元初,玄中寺奉旨为国焚修,中书令耶律楚材请为功德主,更使玄中寺盛极一时。
交城玄中寺天王殿,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钟鼓楼,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75年),其余皆现代重建。寺东秋容塔建于金泰和四年(1204年);迁安桥康熙元年(1662年),迁建于此。
1955年,重建善法殿五间。
1954年,玄中寺千佛殿废墟中出土了宋朝鎏金铁佛两尊。
建筑格局
主要建筑
山门
交城玄中寺
山门为单檐式门洞,正中是“永宁禅寺”四个古朴刚健的大字。
天王殿
天王殿
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式,面阔三间,屋顶翼角高。正中供皆大欢喜的弥勒佛像,东、西两侧各建有独立门楼一座,以成“三门”之数,谓之“三解脱门”。殿前有前中国佛协副会长(1899~1970年)所题楹联:北国佛门圣地,神州净土祖庭。殿内大肚弥勒佛端坐正中,右手挽念珠,袒胸露肚,“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两边为泥塑的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和多闻天王像,威武勇猛。弥勒佛后有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塑佛教护法神韦驮彩塑。天王殿两侧为钟、鼓楼。天王殿通往大雄宝殿的南道上,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小碑亭,亭内各立一通古碑。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玄中寺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剪边,前有廊,殿钟悬挂左侧。正中供奉着阿弥陀佛木刻立像。玄中寺的大雄宝殿不象其他寺院的大雄宝殿那样供奉释迦牟尼佛,而是独奉阿弥陀佛像。佛像上方高悬“雪峰连相”横匾,蓝底金字,清代乾隆壬寅(1782年)敕封阐教禅师通理敬书。大殿四周悬挂着十六罗汉画像,姿态各异,为国家珍贵文物。
七佛殿
七佛殿
七佛殿上悬挂着“西方圣境”门匾,寺内供奉着泥塑镀金的七佛像,均为坐像。这七佛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千佛殿
千佛殿
千佛殿,是玄中寺的最高点。千佛殿内供牵着600余移小型坐式佛像,正中供奉着一尊“”,结跏趺坐于金色莲花之上,佛像高1.7米,乃檀木雕造。两侧佛龛内有千尊黄杨木雕立佛。
祖师堂
大雄宝殿西侧的院内,有祖师堂。堂内正面悬挂着昙鸾、道绰、善导三位法师的画像。
秋容白塔
秋容白塔
交城玄中寺东南有龙首峰,山顶有宋代秋容白塔,高约12米,为楼阁式三层砖塔,平面八角形,边长1.97米,塔内为筒状,有凹窝可攀援而上终达塔顶。塔体收分明显,稳健挺拔,叠涩出檐深远,粗犷简朴。上、下层南向各开一寰形小门以利采光和瞭望。上层于东南、西南、正北立面砖砌仿木直棂窗图案各一,丰富了塔体的视觉效果,起到了装饰作用。塔体二层层高较低,有虚拟之感觉。匠人巧借塔墙拔出直檐四层,以竟塔层之奇数,塔刹部作简单艺术处理,只具顶珠。秋容塔所处地势险峻,四周壁立千仞,唯北向有一陡峭羊肠小道可攀,且筑有高达8米的石砌寨墙防护,仅於墙之半腰留一石碹小门,只容一人通行,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近塔处平台四周垛堞围栏,是历史上僧侣及附近百姓躲避兵燹之所。此地自古便有“石壁秋容”之称,为交城十景之一。
文物遗存
碑刻
天王殿西边是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建立的《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并序碑》,字体刚劲秀丽,为唐代女书法家、太原参军房嶙之妻渤海高氏所书,碑中记载了唐太宗与玄中寺的往来,是道绰任住持时玄中寺盛况的历史记录。此碑是金泰和四年(1204年)依唐碑拓重刻。东边是元代至顺三年(1332年)重刻的唐元和八(813年)建立的《唐石壁禅寺甘露义坛碑》。
七佛殿左右两侧藏经柜珍藏有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大藏经》,共计541函,5048卷,为镇寺之宝。七佛殿两侧建有碑廊,陈列着历代碑刻21通。其中有一块罕见的八思巴文圣旨碑,刻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正面是八思巴文,阴面是汉字正书。此外还有唐长庆三年(823年)的《特赐寺庄山林地土四至记》碑,记载了玄中寺创建始末和特赐田庄的情况。
宋朝鎏金铁佛
1954年,玄中寺千佛殿废墟中出土了宋朝鎏金铁佛两尊,对研究宋代铸造工艺有所帮助。
枣木禅杖
祖师堂内藏有一副枣木禅杖,禅杖高1.63米,顶端雕一佛像,下分两枝,杖身铭刻“日中一心,万善同归”八字。缘起: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七月,日本佛教代表团专赴玄中寺,举行了盛大的严修昙鸾大师圆寂一千四百周年法会及玄中寺奉赞大法会。时值金秋,玄中祖庭红枣硕大。菅原惠庆怀着真挚恭敬的感情,摘了一把红枣,奉请日本,种植于东京他所住持的运行寺,并将寺名改为“枣寺”。1957年,长老再次朝拜玄中寺,特从此枣树上砍下一双股枣枝,精心雕成禅杖回赠玄中寺。
罗汉画像
大雄宝殿四周悬挂着十六罗汉画像,姿态各异,为国家珍贵文物。
历史文化
中日交流
净土宗三祖昙鸾、道绰、善导先后驻锡玄中寺,开创了以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中国佛教净土宗,被日本净土宗、净土真宗尊奉为祖庭。
祖师堂三幅画像是1957年9月18日日本菅原惠庆长老与高阶珑山为首的佛教访问团参观玄中寺所赠,是由日本净土宗大本山知恩院、增上寺和真宗本愿寺、东本愿寺分别绘制的。佛龛前悬挂着一对形制精美的幢幡,是1980年日本净土宗为纪念善导大师圆寂1300年来华参拜祖迹时赠送的。祖堂内还陈列着日本佛教界赠送的经书、法物、照片等礼品。
文物价值
交城玄中寺历史悠久,文物遗存类型丰富,被日本净土宗与净土真宗奉为祖庭,在佛教史和中日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保护措施
遗址碑
2013年5月,交城玄中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交城玄中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洪相乡洪相村北约3千米。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交城玄中寺,路程约10.2千米,用时约23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