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祥社区

联合创作 · 2023-08-07 21:26

福祥社区

社区简介: 福祥社区概况福祥社区居委会在2002年5月街道进行社区调整后正式成立。辖区包括原归属东不压桥居委会的雨儿、东不压桥、蓑衣、福祥四条胡同以及原属帽儿居委会辖区的拐棒胡同,还有原属地东居委会辖区的地东大街56~100号,87~147号及岔子、安乐堂二条胡同,共七条胡同;部分地东大街涵盖面积约0.12平方千米,2006年5月10日东不压桥胡同贴出玉河改造公告,于1个月内完成拆迁工作。涉及我社区700多户居民。均已于2006年6月底先后搬走。 2006年9月雨儿胡同3、5、7号开始房屋微循环改造。现户籍人口为2017户,5035人(其中男性2506人,女性2529人),常住户数为1522户,有满、回、蒙古、侗、藏、达斡尔、土家等七个少数民族。60岁以上老人894人,占总人口的15%。居民中残疾人口72人, 约占总人口的1.5%。档案在街道劳动科的下岗失业人员121人,其中再就业76人,居民中申办低保85户,174人。社区内有三个市级单位(无线电研究所、民航幼儿园、房修二公司)及交道口办事处、交道口房管所、东城综合高中等单位,还有修理自行车、美容美发、餐厅等大小商家共26个。社区内民宅大多是明、清时代的四合院建筑,文革后,尤其是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院内翻建、改建、临建的大量增加,使大部分四合院格局受到破坏。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所剩无几,现有雨儿13号、乙10号、福祥5号、地东大街84号等院保存完好。其余多数院内主房仍以明清建筑为主体。胡同经几年街道的进行整治(粉刷墙面、油漆街门、改造公厕等),外观较为整洁,街面干净,使古都风貌重放光彩。 社区内有几处文物古迹:如雨儿13号院是国画大师齐白石居住过的地方,现由北京画院使用。雨儿胡同32号门旁的影壁墙,福祥胡同25号院内有一处-庙尚存的一个大殿(殿内已住进居民),该寺庙名为“福祥寺”,福祥胡同由此得名。在东不压桥胡同75号院南,原来的一座名为“玉河庵”的姑子庙正殿现已成为民居,但庙殿的主体(如屋顶的结构及装饰等)仍保留原貌(常见外国游客在此拍照)。地东大街113号院内有一栋建筑是清朝的“太医院”,房屋顶部保存较好,木质梁、柱十分粗大,屋前两棵古松高大挺拔。另外,清明时期的“兵将局”原址在地东大街125~133号一带。修建在明清时代的“御河”北段河道是从现今的后门桥经东不压桥胡同西(现东不压桥菜市场附近)从原“玉河庵”西侧向南经东板桥至北河沿。此段河道在1953年被填平。社区内有罗荣桓元帅、粟裕大将的旧居,还有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琪的宅邸。在蓑衣胡同2号一处较大的宅院内,居住着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溥任(又名金友之)先生及夫人,金老系北京文史馆馆员、市政协委员。 社区内治安状况较好,民风朴实,邻里间和睦相处,绝大多数居民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如冬季铲冰扫雪,能自愿参加。邻里间发生紧急事件(生病等)能热心相助。居委会一直注重对提高居民素质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注意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引导居民正确认识、理解下岗失业, 从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体的关心、照顾和帮助方面去体会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再反思个人应如何爱国,如何替国家排忧解难,树立新的就业观念,积极再就业。我们的愿望是使居民群众与政府和谐,大家同心协力,建设好社区、首都、国家。教育、启发居民在享有自己权利的同时,还要进公民应尽的义务。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提高居民群众的全面素质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但这是搞好社区各项工作的基础,我们一定实实在在坚持下去。 福祥社区居委会 2007年2月

社区所辖范围: 福祥社区管辖范围 地安门东大街 87号—145号 56 号—100号福祥胡同 1号—23号 2号、4号、10号蓑衣胡同 3号—33号 2号—14号东不压桥胡同 28号、41号拐棒胡同 2号、4号、6号、8号 雨儿胡同 1号—33号 2号—32号安乐堂胡同 1号—15号 4号—22号岔子胡同 1号—23号 2号—6号

福祥社区联系电话:010 64058949

福祥社区附近有故宫博物院、天安门广场、天坛公园、国子监、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中山公园等旅游景点,有同仁堂、一条龙、馄饨候、葡萄常、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北京烧羊肉等特产,有智化寺京音乐、同仁堂、一条龙、元隆顾绣、北京雕漆技艺、六必居酱园等民俗文化。

浏览 1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