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坝遗址

城坝遗址

共 6531字,需浏览 14分钟

 ·

2024-05-24 11:44

历史沿革

公元前314年至522年,城坝遗址所在地一直为宕渠县(道)、宕渠郡治地所在,共历835年。
春秋战国,城坝为聚族而居、建有邑落的古之国都,居民为板楯蛮。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在城坝遗址内推行郡县制。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秦于巴蜀设立三十一县,于今城坝设宕渠道(道与县同级,设于少数民族聚居地),隶属巴郡。两汉沿秦制,实行郡县制度。西汉改渠道为宕渠县,治地城坝。东汉因之。
建安三十二年(218年),蜀汉刘备因巴西战事频发于宕渠旧地设宕渠郡。时设时废,最终城坝“荒不成治”。
梁普通三年(522年),置流江县,治地由城坝遗址所在地迁现在的渠江镇。
1992年~1993年,重庆市博物馆对这一遗址进行了试掘与研究。
2014年10月~2015年3月,城坝遗址被进行了第二期考古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出土文物300余件。
2005年3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达州市、渠县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60平方米,出土铜、陶、漆木器200多件。
2005年3月~2005年6月,考古专家通过对遗址的发掘,发现有木椁墓、土坑竖穴墓、灰沟、井、灰坑等大量的遗迹现象;同时出土有大量的铜器、漆器、铁器、陶器等。
2014年10月~2015年3月,城坝遗址被进行了第二期考古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出土文物300余件。
2015年10月~2015年12月,城坝遗址被进行了第三期考古发掘。
2014~201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始对遗址进行连续系统性的考古工作,发掘各类遗迹400余处,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件。

遗址特色

综述

城坝遗址占地约567万平方米,核心区域面积约230万平方米,由城址区、一般聚落区、窑址区、墓葬区、水井区等部分组成,北、西、南三面环江,东接佛尔岩,遗址范围包括土溪镇天府村、城坝村和流溪乡燕岩村一带。城坝遗址于春秋战国为古賨国之賨城所在,秦灭巴蜀后于公元前314年于今城坝设宕渠道,在东汉中后期经车骑将军冯绲增修后,达到鼎盛,故又称“车骑城”,《华阳国志》《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等文献多有记载。
城坝遗址内文化堆积丰富,文化层可达数米,曾出土了大量的具有巴蜀符号的、典型的各类巴蜀式青铜器及汉代文物,如铜戈、铜斧、铜矛、汉代上砖等,其中汉砖尤多,数以万计。宕渠瓦当的发现确切无疑证明——这里就是古故都、古城。文物部门在城坝遗址内陆续征集到一些战国秦汉时期遗物,包括虎钮淳于、钲、罍、缶、编钟、剑、戈、等具有典型巴文化特征的青铜器,陆续有一些抢救性考古发掘,对遗址面貌逐渐有了初步认识。城坝遗址的遗存是在南方地区首次发现砖砌门洞,遗存源自东汉至魏晋时期,是城坝遗址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城坝遗址发掘出土珍贵文物1500件以上,先后发掘出全国唯一的水路津关遗址、四川最早的识字教科书、千年竹木简等。
渠县城坝遗址核心区被渠江环绕
城坝遗址先后进行了5次发掘,发掘面积超5000平方米。城坝遗址的挖掘清理出墓葬、水井、灰坑、城墙、城门、房址、沟、窑等各类遗迹数百处,出土各类文物千余件,初步构建了遗址自战国晚期至魏晋时期年代序列,并且发现了宕渠古城的城墙、城门、房址、壕沟等。2005年3月至6月考古专家对城坝遗址进行的发掘和调查,首次揭露出遗址内存在着连续性清晰的文化层叠压关系;也证实了城坝遗址在汉代及更早时期存在过大型城址的史料记载是可信的,为进一步研究城坝遗址和巴文化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宕渠”文字瓦当的出土确证城坝遗址即是文献记载秦汉时期“宕渠”城所在地。城址中砖构城门、街道的发现全国少见,由石材构筑的大型建筑基址,为中国汉晋城址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城坝遗址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反映了秦汉一统之下的多元文化发展。“津关”(即在水陆要冲地带所设立的关口)遗迹为全国仅见。城坝遗址内从春秋战国至清代连续清晰的文化层达3~6米,特别是汉代文化层可达2米,证明该遗址在汉代最为繁荣。高等级墓葬填补了战国中晚期巴国中大型墓葬的空白。

汉阙

汉阙是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有石质“汉书”之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在全国现存的28座汉阙中,有6处7座位于土溪镇,渠县也因此成为“中国汉阙之乡”。依照汉代的规定,墓道建阙必须是太守以上级别的官员。在史料记载中,渠县在东汉时属宕渠县,宕渠曾先后出现过东汉车骑将军冯绲、蜀汉镇北大将王平、成汉开国皇帝李雄等两汉、魏晋时代的风云人物,冯焕阙与沈府君阙的主人也曾官居高位。在建筑工艺上,渠县的汉阙,不仅保留了中原文化的特征,还借鉴了当地巴蜀地区“干栏式”民居的建筑结构,独具巴蜀特色。

文物遗存

综述

城坝遗址内共发现16口汉代水井,出土文物众多、品类齐全,青铜器、玉石器、陶器和砖都有涉及。城坝遗址发现有木椁墓、土坑竖穴墓、灰沟、井、灰坑等遗迹。器物除仓罐壶盘灶外,还有铜勺、铜钱等,还有出土的“宕渠”文字陶瓦当、竹木简牍,其中瓦当共计10件,大小及形制一致。纹饰主要有弦断绳纹、凹弦纹、凸弦纹、水波纹及附加堆纹(绞索状)。城坝村农耕层下皆发现过房屋基脚痕迹,地面散布大量汉代筒瓦以及各种器物残件和红烧土块,沿江一带更甚,并曾挖出房屋地基、铺地砖及地下排水管。

“賨人”贵族船棺墓葬

城坝遗址“人”贵族船棺墓葬在2020年1月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时被发现,出土了包括龙纹玉佩、蜻蜓眼琉璃珠、金剑格柳叶形剑等高等级文物,并首次在巴文化遗址中发现墓葬器物坑。

陶器

陶器种类繁多,如鸡、鸭、犬、马及陶水塘、壶、、耳杯、罐、盆等,多属夹细砂灰陶,少量为灰褐陶。
泥质灰陶:圆形,当面微凸,阳文隶书“”二字竖排于当面主体位置;当面直径14厘米、边轮宽1厘米、厚0.8厘米。

竹木简牍

材质分为竹、木两种,包括简、牍、楬等,除了用毛笔墨书外,也有刻字后涂朱墨未修整加工的竹片;简牍内容可分为、书信、、户籍、簿籍、识字课本、九九术表、习字简等。共计200余件,主要见于郭家台城址内的水井、窖穴和城外的“津关”区。

汉砖

汉砖的种类和纹饰丰富,形状有长方形、樱形、子母口形等。砖的纹饰有菱形纹、耳杯纹、变形云雷纹、回形纹、同心圆纹、钱纹等几何纹,还有的砖带有吉祥语,如“富”“贵”等。
画像砖:从西汉中期开始,出现了画像砖,画像砖多用于墓室门的立柱、门帽、门扇及墓室墙壁上。图案有山水房屋、生产劳作、车骑出行和舞乐百戏等。达州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汉砖还印有“朱雀、青龙、白虎、玄武”四神砖。这些图案画面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东汉菱形纹釉陶砖:砖呈长方体,面饰车轮形纹,施黄褐釉。城坝遗址先后出土的东汉墓砖数以万计,但施釉砖作为墓砖的一种,发现不多,全国仅十余件。可见,施釉砖在东汉时期的川东北地区,不是普遍的砖,而是极为贵重和奢侈的物品,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才能在墓葬中使用施砖,用作装饰,因而弥足珍贵。

青铜器

遗址内先后出土了大量具有巴蜀符号的巴蜀兵器和典型代表性的战国青铜器及汉代文物,如铜戈、铜釜、铜矛、铜、铜釜、甬钟、石辟邪摇钱树座。

墓葬

城坝遗址内的墓葬区,发掘出众多遗迹,墓葬的年代包括战国中晚期、两汉和魏晋时期。形制包括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的竖穴土坑墓,以及东汉至魏晋时期的砖室墓和崖墓。其中,土坑墓多带有壁龛和生土二层台,单棺,陪葬品少,多为陶器;器物多为罐、豆、釜、壶、盆等日常生活用具。木椁墓,室内常见青膏泥封填,形制规整,榫卯相接,椁内多分箱;陪葬品数量和种类丰富多样,包括铜器、铁器、陶器、漆木器等。
城坝遗址内发现过战国土坑墓、东汉砖室墓多处,并发现素面石馆三口。墓室一般为宝券顶,也有多宝券顶。墓壁几何纹图案砖居多,墓顶用樱形砖作拱,墓底有铺地砖。墓中出土不少、釜、甑、镜等生活用具以及、戈、矛、剑兵器及钱币等。

历史文化

砖·汉砖

泥巴也好,骨头也好
那份硬度始终不软。尽管
围墙,阴沟,房舍,猪牛圈
放在那里,都是一种硬
遍地躺着,遍地都是花纹,图案
一部硕大的史册,您躺满封面
封底,每一页不可复制的页面
从封面,封底。从
风吞雨,千古蹂躏,都是一种硬
信手括来,满目飞鸟,游鱼
朱雀,玄武,车轮滚滚
汉字的烧焦的野味。这些线条
载着您奔腾,翱翔,从汉代到当代
从宽阔的城坝到世界的缤纷
宫殿,城墙,路基,战壕
都坍塌了,您散落下来
每一块都是见证,悲怆和嘶鸣
您又堆砌一个民族的灿烂
一段历史的不屈和倔强
棱角没了,方没了,完整也没了
心硬着,魂硬着,横七竖八都硬着
这是烧制的品性,风骨,硬度

文峰赋并诗

渠县在长江以北,嘉陵以东。故邑名,古国号。城坝遗址,规模于金沙;汉阙七尊,数量冠于中。河经三汇,雾绕八。明霞瑞晚,岩紫烟青。蕴含玉石,雕并龙虫。山因塔名,是文峰。
昔沛公复关,带山河;罗朴鄂,功实多。武文修,宁可治之马上?功成身退,莫能败也萧何。不废诗书,具太牢以孔子;虽得天时,曰地利不如人和。板破阵,庙堂著巴渝之舞;笛鼓赴节,风土唱竹枝之歌。
乃有后汉,为国干城。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将拜车骑,全忠全孝;少习春秋,载武载文。元贺课徒,口不绝于六艺;方相马,眼开逢第五伦。力之出口成章;大破,翼德之立马勒铭。
至若太白逸才,诗酒游仙;空歌落日,爱此寒泉。来时,琵琶诗寄;郑谷去后,肠断江南。更有宋祖密誓,英宗好文。询蜀士于欧阳,推经术曰黎。登庆历之榜首,知眉州为使君。羊肉奇香,古文成于赵宋;铜鱼佳,科甲隆于朱明。
呜呼!邑值水陆之冲,为必争之区。啸聚礼义城头,方将保命;流离大斌山下,无用读书。是以萧令筹资,起五之牌坊;,为七级之浮屠。于时邻水庶几,眉山弗如。至于袁郎之诗咏五君,金子之书冠七属。莫不艺高一代,取誉当时。
共和以降,教育维新。来作者,无愧前人。黄金时代,谁门下走狗;下,我是野鹤闲云。高举小平理论,奋飞打工诗人。将茶代苍凉之后土;与子同袍,誓旦旦于山盟。泣风雨之三江,歌战斗之华山文艺,泉涓涓于故里;文学自由,谈侃于津门。及兹壮岁,足趁流年。拥灵蛇之珠,何止四子;抱荆山之玉,甚于八仙。
是知兴废系乎时序,文变染乎世情。远绍旁搜,寻茫茫之坠绪;挂一漏万,输惴惴之。所为表彰先哲,寄望后昆。喜公园之更辟,善广场之一新。逸兴飞,恭疏短引。一篇既就,四韵俱成。
诗日:
文峰城东,落照晶莹翠几重。
锦绣层层呈瑞晚,处处贮春浓。
广场歌秀大妈舞,曲径花招幼艾逢。
更上高楼抬望眼,莘学子下渠中。

研究价值

城坝遗址兴盛延续1000余年,为川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川东北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城池遗址。对于研究古代賨人及渠县早期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具有极为重要价值。
城坝遗址在时间上完整见证了巴文化从衍生发展到最终融入中原文明的全过程。在空间上则是沟通巴蜀秦楚的先秦文化走廊,对研究古代的中原王朝对西南边陲的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城坝遗址承载着巴文化的兴衰史,对于探索中华文明的早期历史,推动巴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坝遗址是川东地区尚存的历史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古城遗址,是川渝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巴文化遗址。
城坝遗址中简牍的出土在四川地区考古中罕见,填补了地方史料的缺失,蕴涵巨大的学术价值。
城坝遗址位于川东北地区,渠江上游,乃水陆要冲之地,先秦时期以来,这里是多种文化的接触地带,长期存在政治军事上的交接攻伐,在物质文化方面表现出多种文化杂糅的特质。两汉时期,在汉文化的强势介入下,该地区被纳入国家政治框架内,逐渐接受汉文化,早期巴文化传统消亡嬗变,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地域文化。从城坝遗址所发现的遗物和遗迹来看,呈现出渠江流域晚期巴文化的复杂性和交融性,以及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互动,反映了其特殊的地理空间和政治空间内复杂的族群关系,同时,这些发现对进一步探讨秦汉帝国对西南地区的经营及其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材料。
城坝遗址的丰富文化内涵,凸显城坝遗址作为全国巴文化核心大遗址的重要地位及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实证了四川东部地区自先秦以来融入中华文明大一统格局的历史进程,是“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的重要节点。
2006年,渠县文物管理所在城坝遗址清理的双石棺砖室墓,在川东北地区属首次发现,填补了川东北地区以前无出土棺椁墓和汉化漆器的空白,极大地丰富了城坝遗址的内涵,为研究渠江流域及古代賨人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城坝遗址是西南地区发现的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晋县城遗址之一。

保护开发

2020年4月,渠县《城坝遗址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
2021年,城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在渠县十三届六次党代会提出,以5A级景区为标准,将其建成具有全国示范性的集遗产保护、考古科研、文物展示、文化交流、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参与式考古遗址公园。
城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规划三个区:遗址公园核心区、乡村遗产联动区、文旅开发区。核心区包括城坝遗址博物馆、郭家台城址展示、津关遗址展示、模拟考古基地、考古工作站等,共计30多处参观游览与体验节点。文旅开发区将重点建设賨文化小镇体验区、賨文化休闲度假片区、賨文化生态康养区。
2019年渠县成立城坝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心,履行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职能,推进城坝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建成后的城坝考古遗址公园将成为巴蜀文旅走廊和“大巴山•大三峡”巴文化主题游的主要节点,成为考古科研、文化交流、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文物保护

1991年5月,城坝遗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11月,城坝遗址被纳入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央地共建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项目库。
2006年5月,城坝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

所获荣誉

2018年,城坝遗址获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奖一等奖。
2016年10月,城坝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三五”期间152处国家大遗址。
2016年11月,城坝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重要大遗址名单。
2019年1月,城坝遗址入选“•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2021年10月12日,城坝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2022年12月16日,渠县城坝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城坝遗址位于四川省市渠县土溪镇渠江东岸的城坝村。

交通信息

从渠县城区出发经过和平街、蔡家巷、后溪街、西溪街、小溪路、省道204、张南高速、临巴幸福大道、观音路、宁渡路、凤凰路到达城坝村。
浏览 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