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寿圣寺砖塔

巷口寿圣寺砖塔

共 1392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09:53

历史沿革

巷口寿圣寺砖塔始建于北宋八年(1075年),明清历代重修
民国初年,巷口寿圣寺砖塔内部木梯被土匪焚毁。
抗日战争时期,寿圣寺被侵华日军所毁,仅存巷口寿圣寺砖塔。
2011年,重新恢复木梯

建筑特色

巷口寿圣寺砖塔是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为寺内仅存建筑,坐北朝南,残高约47米。塔基大部分埋入地下。塔身向上逐层收分,每面宽3米
巷口寿圣寺砖塔
巷口寿圣寺砖塔底层较高,一至三层檐下用砖雕刻出仿木构斗拱,下施砖普柏枋,转角铺作与补间铺作均五铺作出双杪。四层以上各层为砖檐。塔内中空,底层内因空间高隔为两层,共计十一层楼板,可随木梯逐级攀登。底层仅南面开券门,其它各面不设门或窗,二至十层东西南北四面辟小券门(假门)。塔刹刹柱折断,残存覆钵,上有“大宋熙宁八季三月二十八日铸造……”铭文

文物遗存

巷口寿圣寺砖塔壁画
巷口寿圣寺砖塔内壁现存小佛像、、约20平方米壁画以及元、明各代游人题记

历史文化

佛塔文化

古印度将塔称作“悉堵波”,原义为“坟”,是天竺有地位的人死后的一种礼遇。塔初为圆丘,佛灭后,舍利入塔,塔遂被赋予佛教意义。佛塔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塔在中国古代称为“浮屠”“浮图”,是的译音。中国的佛塔平面形状以方形、八角形居多,层数一般为单数,通常由地宫、塔基、塔身、刹组成。经过与中国的楼阁建筑结合,中国化的佛塔建筑,造型多样,主要有等。从建筑材料上看,有木塔,砖塔、砖石塔、金银铜铁塔等。隋以前多为木塔,后来木造塔多因火灾被焚,到唐代多以砖结构的塔代替了木结构的塔。巷口寿圣寺砖塔是八角楼阁式砖塔

传说轶事

巷口寿圣寺砖塔上为铁覆钵顶,民间称为神锅。传说,当年施工人众甚多,管饭困难。芮城县城西北有个村子就布施了一口大锅,不论人有多少,都能管饱,被称为神锅。巷口寿圣寺砖塔修建完成后,就将神锅置于塔顶留念。后来,人们就将布施神锅的村子称为“上锅村”,以后衍变为上郭村

文物价值

巷口寿圣寺砖塔的造型、结构具有北宋时期的鲜明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保护措施

1996年1月12日,巷口寿圣寺砖塔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标志
2013年3月5日,巷口寿圣寺砖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8月10日,山西省文物局公布巷口寿圣寺砖塔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旅游信息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