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建平:以“稳、进、立”把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
图源:视觉中国
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省生产总值为82553亿元,比上年增长6%。浙江经济发展在东部各省中走在前列,关键在于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总牵引,深入实施“十项重大工程”,构建“8+4”经济政策体系,注重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要平台、重点领域,有力推动经济稳进向好、社会安定有序,充分展示了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使命担当。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面对新形势、新定位、新要求,浙江要持续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科学精准把握经济工作的科学性、规律性,结合经济工作运行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主动应对,牢牢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权。
科学把握“稳、进、立”的内在逻辑
“稳中求进”是一以贯之的工作总纲。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体现了经济工作思路的长期性、稳定性、延续性。“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支撑,在具体工作目标层面,做好“稳”就是要坚决防止经济增长滑出合理区间,三大产业、“三驾马车”要平稳运行、均衡发力。
“以进促稳”是面对复杂新局面的有效举措。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进促稳”,更加强调了“进”的力度。这是立足新阶段、面对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从国际看,全球经济仍将潜伏在低增长周期,多家国际机构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跌破3%,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定位、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从国内看,经济发展面临着内需不旺、信心不足等结构性、长期性问题。“稳”的基础不能靠“无为而治”,必须要以“进”的姿态主动谋划作为,带动经济活力恢复提升。如2023年我省外贸经济展现了强韧性,实现了较高增速。这主要得益于我省政企合力进取,主动出击,开展“千团万企”全球“抢订单”行动,稳住了欧美传统市场基本盘,同时开拓了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先立后破”是逐步搭建起新发展格局的体制机制。在长期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摸着石头过河”以及“渐进试点”等做法,就是先立后破的范例。这就要求在经济工作中,要先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动力“立”起来,在调整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处于衰退或调整转型阶段的行业时注意度的把握,兼顾短期和中长期目标之间的协调性。
“稳”是主基调,是大局;“进”是方向,是方法;“立”是机制,是保障。2024年经济要主动为“进”培育力量、把握方向、开辟道路,在关键领域有所突破,从而实现更加坚实、更有活力的“稳”,促进“稳”和“进”的良性互动;要提升“立”的优先级,控制转化旧动能的影响,在保障可持续的基础上推进动能转换与结构性改革。
以“新”破题,统筹“稳、进、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永无止境,经济发展的动力则永不停步。在新一轮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应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等为“稳、进、立”提供新动能。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要抢抓科技创新机遇,构建新质生产力,实现从“效率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型和跨越,推动更多有技术“护城河”的制造业企业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引领力量。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关键技术短板,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共建创新联合体。强化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制定创新财税政策及国有投资基金容错机制,支持科技类私募股权管理机构发展,引导资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投民营”。强化“专精特新”培育,为“专精特新”企业扩产、增资、新建项目提供优惠政策,完善上市引导服务。同时,要高度重视提高劳动力的数字素养,大力培育数字工匠,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生产力第一要素作用。
以新技术支撑经济新跨越。在后工业化时代,新技术的不断迭代催生了诸多新产业。新材料技术、能源技术、数字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的快速产业化,形成了新质生产力较为突出的特征。要加强对新兴科技前沿领域的研判和布局,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加强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如ChatGPT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就是从目前的通用领域逐步细化到产业领域,因此,要重点关注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要积极规划建设各类人工智能基地,培育领先的产业大模型。针对国家推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激发平台经济内生活力,引导平台经济专精自身主业,深化领域内技术、模式和标准体系的创新,同时拓宽社会应用面,以场景应用带动技术与模式的双创新,切实提升平台经济的硬核实力。
以新消费拓展新市场。消费相对不足,既有后疫情时代“疤痕效应”的影响,也有消费场景创新乏力的问题。要把握和适应居民消费需求服务化、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发力新的消费赛道。创造新的消费场景,扩大有效市场规模。如大力发展舒适型服务消费,加快完善休闲旅游、文体健身等服务消费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供给质量。通过深化服务业开放,加快引进金融保险、医疗健康、赛事活动等高端服务,增加高品质、国际化服务消费供给。要在拓展国际市场中,推进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升级转变。
以新定位开辟外贸“新大陆”。2023年,浙江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5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对东盟、中东、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进出口,全部实现高于面上整体的增速。通过分析全球贸易格局演变趋势,我省立足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上更高阶的新定位,不断开辟外贸的“新大陆”。要支持企业做强中间品出口,掌控关键环节,提升中间产品附加值。抢占国际市场新增长点,推动省内国企和龙头企业“造船出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产业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营销网络,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共同拓展新兴海外市场。
以新稳态构建房地产新模式。房地产行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份额大、涉及链条长,并仍将处于深度调整的复杂阶段,需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风险意识,逐步构建起行业发展的新模式。做好风险应对分类施策,对资金流健康、建房质量过硬、工期把控严格的房企“优等生”,从拿地、审批、贷款等多方面给予支持,这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交楼风险,提振购房者信心;对于风险较高的“次级”房企,提早摸排我省与其关联的供应商情况,形成风险应对预案。同时鼓励房企探索新商业模式,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融入房屋建筑中,建设高品质智能住宅,发展养老托育、公共食堂等项目,推动开发商向运营服务为主的盈利模式转型。
在“稳、进、立”中彰显挑大梁的担当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4年浙江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国大局勇挑大梁、多作贡献。
“稳”步扩大在全国经济中的份额,展示主动担当。在经济总量上,2023年我省GDP增速高于全国,绝对量占全国份额比重延续近年来不断提升的势头。制造业与民间投资远高于全国平均,领跑东部经济大省。在外贸出口上,我省占全国份额首次升至全国第二,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24亿吨,比上年增长4.9%,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在目标设定方面要继续“自我加压”,锚定高于全国整体、“跳一跳能够着”,推动我省在全国经济中的份额进一步提升,为全国“稳”的大局多作贡献。
“进”在硬核技术上,争做全国经济发展的“硬核担当”。硬核科技要力求突破,聚焦创新链的技术瓶颈和产业链断链断供的风险点,深度对接国家工业“强基工程”,在芯片、云计算、人工智能、关键生物技术等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奋力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要加速推进硬核重大项目,扎实推进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用足用好“8+4”经济政策体系,充分发挥“4+1”产业基金撬动作用,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和企业投资扩产。要不断深化硬核改革,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共同富裕建设等重点领域不断深化改革举措,大胆探索创新,为全国的“进”贡献浙江力量。
“立”在数字要素深化改革上,扛起全国经济的“流量担当”。一方面,充分挖掘互联网数据流量,激发数据要素的倍增效应,重点是紧密结合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单(2024—2026年)》,在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领域,利用好数字化改革实战实效的良好基础,抢先打造一批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做精浙江特色文化IP,打造集地方美食、文艺演出、特产零售等多元素融合的体验场景,打造旅游“爆款”,发挥后亚运时代的“赛”“会”作用,赋能城市发展和消费。继续纵深推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利用好浙商、浙侨资源为跨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提供便利,让“地瓜经济”的“藤蔓”延伸更远、营养更足,为全国的“立”贡献浙江智慧。
2024年,浙江要以更大的勇气和力度,在“稳、进、立”三个字上破题立论,努力实现稳得有底气、进得有力度、立得有依据,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制作:周宇晗| 监制:肖国强
编辑:周宇晗
扫码关注我们
洞察识大势 精思明至理
微信公众号 | 学习有理
往期更多精彩
知名专家说|常修泽:从“科教人产”推进创新立国
《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做好“加减法”,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划重点!2024《政府工作报告》讲了啥?
林孝双:不断提高巡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