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尔县
地名由来:1960年由噶尔宗改设,藏语意为宿营地、营盘、帐篷、寺院;据《西藏旅游探险手册》: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抗击克什米尔森巴(锡克族)军队时,蒙古人甘登次旺率兵打败森巴军队后曾在此扎营,由此得名。
219国道
2021年11月,国家民委公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名单,噶尔县上榜。
2021年11月,噶尔县被命名为2021年度西藏自治区卫生县城(乡镇)。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噶尔县人口数量为3.11万人,位列阿里地区各县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位列西藏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6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817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噶尔县位列第228名。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噶尔县上榜。
2020年6月,噶尔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西藏片区)。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噶尔县在列。
+查看更多噶尔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噶尔县地处西藏最西部、沿森格藏布和噶尔藏布流域,是西藏18个边境县之一。面积17197平方公里。耕面积0.89万亩。总人口0.98万。辖4个区,1个镇,11个乡,36个村民委员会。
噶尔县是西藏阿里地区行署的所在地,海拔4350米,因位于狮泉河畔而得此名。也叫“狮泉河镇”,藏意为“兵营、帐篷”,因清政府派蒙古族将领甘登次旺率军攻退了敌军,当时清军曾在此扎营,由此而得名。
噶尔县在一大片红柳滩上新建起的西部高原的交通枢纽,虽然它在来自都市人的眼中只能算一座小城,但往北到叶城,往东到日喀则,二三千里内都没有比它更大的城市。
对它的第一印象是“发展迅猛的小城'。在陕西、河北两省的援建下,其基础设施发展得很快。它可以给旅行者们所提供的条件已经超出了旅人的想象。在阿里的荒原上奔波颠簸数天之后来到这里简直就像到了天堂。高高矗立的电视和通信发射塔及迎宾馆和对面的电信宾馆都是当地最醒目的建筑。迎宾馆后门出去就是阿里地区行署,当年孔繁森工作的地方,很宽敞气派的大院子。
在离行署不远的路口,就是狮镇最繁华的十字路口了。有连绵的川味和清真饭馆、录像厅、娱乐厅和发廊、-屋、歌舞厅。
这里的电讯已十分发达,可打手机也可上网,网吧集中在大十字路口附近,3元/小时。街头有很多IC卡电话。农行和邮政储蓄在这是全国联网的。
该县经济以牧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种植业主要是青稞、春小麦和豌豆。主要饲养牦牛、犏牛、黄牛、马、驴、骡、山羊和绵羊。
民族手工业仅为少量家庭作坊,主要生产氆氇、木碗等。
特产主要有多种高原畜产品、裂腹鱼、裸裂尻鱼、锥吻唇鱼等。
狮泉河镇,即是阿里地委、行署的机关驻地,也是噶尔县府驻地,镇区建筑总面积为11336平方米。行政、文教、邮电、通讯、电力、照明、给水等基本设施虽然简陋,但大体齐备。
流传在民间的音乐、舞蹈、神话、传说等,近年来得到挖掘和整理。
自然地理
噶尔县地处西藏最西部、沿森格藏布和噶尔藏布流域,是西藏18个边境县之一。面积17197平方公里。该县四周环山,中部低平,平均海拔435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6554米。县境共有大小湖泊12个,其中较大的有朗久湖、心噶湖。
西部有伊拉日居山山脉,中部有西北是东南走向的冈斯山山脉,北部有则木日山,海拔高6051米,拉梅拉山,海拔高4828米。中部有日赛田山,海拔高4802米,阿弄拉山,海拔高6018米。西南部有拉加山,海拔高6261米。东部有罗布山,海拔高5603米。
县境共有大小湖泊12个,其中较大的有朗久湖、心噶湖。
狮泉河又名森格藏布,系印度河的上游。流经藏西北干旱高寒区,全长430公里,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7亿立方米。发源于冈仁波齐峰北侧,源头海拔5164米,为冰缘地带,下游流入荒漠区。途经革吉、狮泉河镇等地,在扎西岗与支流噶尔藏布汇合。出境进入克什米尔后称印度河。是西藏降雨量最少的地区,年降水量仅在50-80毫米之间。沿岸以宽谷地形为主,有沼泽和温泉分布。温泉多为火成岩裂隙中涌出的潜水,不但补给了河流,也提高了河水的温度,使一些河段冬季很少封冻。由于地处干旱区,狮泉河水系不甚发育,平均径流深仅为25毫米,年径流量约7亿立方米,是西藏外流河中径流量最小的河流。尽管如此,它仍然是气候干燥、淡水稀少的高原腹地的宝贵水源。
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干燥寒冷,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长。年平均气温为0.2℃。最低气温-34.6℃。每年除7、8两个月份外,其它月份都有不同程度的霜冻出现。年降水量73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雪灾、旱灾、洪水、泥石流、滑坡、霜冻、风沙等。且灾害频繁,给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
狮泉河镇冬季极端最低气温-41度,夏季极端最高气温21度,昼夜温差相当大,年温差小,气温随海拔高度呈垂直变化,一年四季可降雪;冬季偶有降雪,但由于交通闭塞,人口居住分散,易形成重度雪灾,其中近年来以1998年和2002年最为严重,2002年灾雪最厚达三米,由于交通中断,普兰、札达两县断粮达一周左右,人员、牲畜饿死、冻死现象严重,同时疫情泛滥;夏季降水十分集中,基本上从六月份一直持续到八月底,山洪、泥石流大规模暴发,河水猛涨,道路、桥梁冲毁,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水灾,其中近年来以2000年夏季最为严重,狮泉河、佳木河大堤两天内五处决口,噶尔县城一片汪洋,房屋大面积倒塌,二千多万元的防洪工程被冲得无影无踪,由于道路全部中断,在无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当地群众、驻军在大堤上连续奋战五昼夜,终于保住了狮泉河镇。大风天气达180天以上,是西藏自治区生存条件最恶劣、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地区。
历史沿革
噶尔藏语意为“账篷、兵营”。原西藏地主政府在抗击什米的森巴(锡克族)军队入侵时,蒙古人甘登次旺率兵打败森巴军队后曾在此扎营,由此得名。
1959年10月8日成立噶尔县。以噶尔宗设噶尔县(驻雅沙)。1966年阿里专署由噶尔县迁驻噶尔县狮泉河,噶尔县由雅沙迁驻昆沙(因民主改革时在昆沙设噶尔新乡乡政府,故昆沙又称噶尔新村)。县驻地曾几度迁移,1988年9月迁到狮泉河镇至今。
经济概况
2004年上半年,噶尔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达6911.75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14.8亩,油菜播种面积532.85亩,饲草饲料播种面积3464.1亩。牲畜存栏总数达2.6383万头(只、匹),其中牦牛1.2639万头,马2561匹,山羊15.3075万只,绵羊9.55只,黄牛55头﹔末期牲畜存栏总数达33.5994万头(只、匹),其中牦牛1.4259万头,马2680匹,山羊19.2778万只,绵羊12.62只,黄牛77头﹔适龄母畜12.149万头(只、匹),幼畜繁殖数10.7328万头(只、匹),幼畜成活率达79.3%,繁殖成活率70.1%,牲畜总增率达到30%。
噶尔县狮泉河镇是阿里地区的中心城镇。围绕如何发挥区域优势,加快经济发展,县长普布仓决告诉记者,噶尔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围绕狮泉河镇发展“菜篮子”、“肉篮子”、“奶瓶子”工程,以城镇经济辐射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围绕219国道沿线,做好农牧区、农牧民、农牧业工作,切实提高沿线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围绕狮泉河、噶尔河流域,加强牧业基础地位建设。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思路符合噶尔县实际,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是该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在劳务创收上,2003年噶尔县达到473.95万元,全县劳动力人均创收1335.45元。
行政区划
狮泉河镇 总人口7731人。
左左乡
总人口1255人。
昆莎乡
总人口1705人。
门士乡
总人口1944人。
扎西岗乡
总人口729人。
(adsbygoogle =window.adsbygoogle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