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窑遗址

北窑遗址

共 1617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09

历史沿革

1997年夏季,北窑遗址在文物调查时被发现。
1998年6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开始对北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340平方米,获得打制石器800件,并发现少量动物化石及人类火的遗迹。
2007年7月至9月、2008年9月至10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再次对北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标本近千件,标本从距今20万年连续到距今约2万年。

遗址特点

1998年发掘发现北窑遗址地层分为五层,每层均发现有石制品,第一、二层发现的石制品以小型为主,数量较少;第三层以下既有大型、亦有小型的石制品,且数量丰富。该遗址石制品主要由石英岩砾石制成,主要为初级产品,即石核、石片、石块,以石片最多。打制技术主要为锤击法,其次是砸击法,二次加工的不多。多数石核为多台面石核,少数为单台面石核;石片中长形石片和宽形石片数量差不多,自然台面相当多。从加工方法看,相当多石器是向破裂面来加工,主要器形为刮削器、尖状器和砍砸器。根据古土壤序列及石制品的分布推测在10万~3万年期间,是古人类活动比较活跃的场所。
2007~2008年发掘发现,在距今3万年左右的文化层发现了一个距今20万年左右的新的文化层,从而将1998年的推断又往前推了10万年。在这处旧石器文化遗迹中连续出现过三个繁荣发展时期,分别为距今20万年左右、距今10万年左右和距今3万年~2万年。

文物遗存

北窑遗址发现有房址及柱基、地下管道、烧窑等遗迹及各类遗物,其中陶范数以万计,大部分是铸铜的外范,以礼器范居多,陶范器形有容器、车马、兵器等类,其中容器居多,车马、兵器少。容器器类有鼎、簋、卣、尊、觚、爵、觯、罍、钟,车马器有辖、、銮铃、泡饰。此外,还发现较多的熔炉炉壁残块,较大一块炉壁下缘有3处鼓风口。

研究成果

通过各种实物和史料,可以初步了解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
一是、的洛阳气候适合人类居住。
二是、从这些遗迹可以判断人类已经具备了自主选择生活区域的能力,他们来到洛阳后,看到这里处于伊、洛、瀍、涧四河交汇之中,地势平坦,气候温暖,便停留在此长期生活。在这里,他们可以到林边草地猎取鹿、马,还可以在灌木丛中猎取大象、犀牛和水牛,甚至可以到水边捕捞鱼、蚌,到林中采集植物的根、茎、果等,他们过着采集狩猎为主的生活。
三是、说明当时的人类已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进而用火照明、烧烤食物。

文物价值

北窑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全球气候变迁及人类生存环境提供了重要材料,一方面通过对北窑连续黄土地层的研究,可将北窑遗址堆积的研究与全球气候变化格局进行对比,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这是首次在黄土地层中找到层位确定且分布连续的石制品,因此不仅在旧石器考古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把旧石器考古与黄土研究紧紧联系起来,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探索黄土时期人类生存环境都有重大意义。此外,北窑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南北旧石器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线索,还对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环境与人类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北窑旧石器遗址的发现、发掘,为首次对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露天遗址进行的大规模科学发掘,不仅填补了洛阳旧石器考古的空白,也为研究洛河流城环境与文化变迁提供了丰富资料。

保护措施

2000年9月,北窑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北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