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川字闸
共 891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5-24 12:00
历史沿革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时任云贵总督伊里布住持在海口中滩川字河上建造了闸桥结合,可以开启和关闭的屡丰闸。屡丰闸建立后,免除每次疏挖海口河筑坝挖坝的麻烦,而且对保持滇池的水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70多年来,滇池水位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基本保持在1887米左右。
1964年后,人民政府分别在川字闸三河上另建电动平板钢闸—“海口闸”,取代了“屡丰闸”的闸水功能。
海口川字闸
2009年,对川字闸进行了修葺加固。
建筑格局
海口川字闸
海口镇中滩村,是滇池唯一出水河道,有“滇池囊钥”之称。河道上建海口川字闸,由石材垒成,闸全长约109米,20孔,桥面宽3米,18个桥墩每个高6米,宽4米。这是一座桥闸结合的多孔石拱桥,是传统古桥闸结合的典范,滇池水经川字闸导入螳螂川、普渡河,最终流入金沙江。桥分跨于由河心小岛分隔形成的三股河道之上,每个桥孔两侧桥墩设沟渠,可启落木板为闸,故称川字闸。闸分为北闸、中闸、南闸,皆为石砌,其中南闸最为雄伟。南闸全长约50米,10孔,每拱高3米,跨度4米,拱围为纵联砌置,闸面阔3米,高5.6米;中闸全长约37米,7孔,中孔较大,跨径4.45米,其余跨度为4.1米,闸面阔2米,高4米,砌法与南闸相同;北闸全长约22米,3孔,桥面已改为水泥结构。两旁有拦马石,人马均可通行。
海口川字闸
海口川字闸是滇池蓄水、排水的枢纽工程,既是古代的水利工程,又为水陆交通提供了方便。目前仍可发挥一定的治水作用。
文物价值
海口川字闸
海口川字闸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船闸结合的石拱桥,是古代昆明人治理滇池水患的重要实物见证,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海口川字闸
2019年10月,海口川字闸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海口川字闸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中滩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海口川字闸,路程约39.4千米,用时约39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