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沟头玉皇庙
乔沟头玉皇庙
共 863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5-24 09:52
历史沿革
乔沟头玉皇庙始建于。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二月十一日,大地震破坏。
明四十一年(1562年),集资重建,重修玉皇殿内塑像。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重修玉皇殿窗台。
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
连三舞台系清三十七年(1772年)所建。
清四年(1824年),修建药王殿。
清二年(1863年),当地村民协力集资修葺玉皇殿的屋面、门墙、神像以及为避农害特在院内的癸方(北方)新建了三间稷王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玉皇庙长期被用作饲养牲畜的场所,为使用方便,庙内的“山门、中戏台、玉皇殿献厅、稷王殿、娘娘殿、柏王殿、两侧的厢房”等诸多建筑陆续被拆毁,有的已无存,有的仅存台基、残墙断壁。
2011年,对乔沟头玉皇庙实施保护工程。
建筑格局
乔沟头玉皇庙坐北朝南,大殿为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与大殿相对的连三舞台(中舞台己拆除),为明代遗构,后台留有清光绪时演出题记。乔沟头玉皇庙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总占地面积4573平方米。庙内建筑分布在三条纵向轴线上,部分建筑采用了灵活的错落布局。由南至北,中路轴线上分布有:中戏台(基址)、玉皇殿献厅(基址)、玉皇殿(正殿)、稷王殿(现存台基及后檐墙);东路轴线上分布有:东戏台、马王殿献厅、马王殿、柏王殿(现存台基、西山墙及后檐墙);西路轴线上分布有:西戏台、娘娘殿献厅、娘娘殿(现存台基、两侧山墙及后墙)、药王殿;在东轴线东侧分布有东厢房(现存台基、两侧山墙及后檐墙)。
主要建筑
文物遗存
文物价值
历史文化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乔沟头玉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自大殿东山墙起向东40米自大殿西山墙起向西50米自大殿前檐下向南100米自大殿后檐下向北50米。保护范围外向南、西各延伸100米,向东延伸30米,向北延伸50米。
旅游信息
评论